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日前在德黑兰出席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就职典礼后,在其住所遇袭身亡。伊朗认定暗杀是以色列所为,对这一侵犯国家主权行为誓言复仇。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呼吁相关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升级,但并未谴责以色列。
面对伊朗及其主导的抵抗联盟声称报复,以色列总理办公室于8月9日凌晨发表声明说,以方同意恢复加沙停火谈判,并计划于本月15日派出谈判代表团。接下来,中东地区局势将如何发展?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文/图 新华社 新京报 解放日报
“抵抗之弧”将参与报复
近日,伊朗披露哈尼亚遇袭身亡的更多细节。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于8月3日发表声明说,暗杀哈尼亚的行动由以色列策划和实施,得到美国政府支持。根据调查,“恐怖分子”从哈尼亚的住所外发射了一枚弹头重约7公斤的短程导弹,引发爆炸。
另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哈马斯驻伊朗代表哈立德·卡杜米的话说,从现场判断,袭击是由空中投掷物或导弹实施的。伊朗的技术小组正在调查此案,调查结果会在之后公布。伊斯兰革命卫队强调,伊朗将为哈尼亚报仇,“以色列政权一定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受到严厉惩罚”。
据央视新闻援引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下令对以色列发动直接打击,以回应哈尼亚在德黑兰遭暗杀。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阿克巴尔·艾哈迈迪安接受伊朗媒体采访时表示,“抵抗之弧”所有成员都将参与报复行动。“抵抗之弧”是伊朗主导的一个抗以联盟,包括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及一些伊拉克民兵武装。
在哈尼亚遇袭前一天,黎巴嫩真主党高级军事指挥官福阿德·舒库尔在以色列空军战机的“定点清除”行动中被炸身亡。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表示,将对以色列的暗杀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报复”。胡塞武装政治局成员表示,针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将来自“四面八方”,“抵抗之弧”将联合反击。
有消息称,哈尼亚在伊朗被暗杀后,报复的说法就频频出现,暗示伊朗将对哈尼亚之死作出强烈回应,强调即将采取的行动在规模和影响上将超过此前的攻势。今年4月,以色列对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领事部门建筑进行导弹袭击,导致伊朗在叙利亚的数名指挥官和军事顾问身亡。之后,伊朗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大量导弹和无人机,以报复上述袭击。
外界分析,此次对以色列的报复预计将从更多层面展开,强度也会更加猛烈。与伊朗今年4月的行动不同,当时的目标只是以色列城市外的几个基地,即将到来的行动将更加深入以色列,如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和以色列官员住所等地。此外,可能不仅限于两三种类型的导弹和无人机。
不少专家分析指出,伊朗对以色列的攻击将是短暂且有限的,可能包括军事设施和经济设施,以实现威慑和“复仇”的目标。以色列政治分析家本·卡斯皮特认为,伊朗的反应将比之前的导弹袭击更强烈、更广泛,但估计不会越过可能引发中东全面战争的界限。
对于伊朗誓言报复以色列,正在德黑兰大学访问的清华大学学者刘岚雨认为,一方面,报复“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报复力度又不能过大,要避免地区局势走向失控。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李福泉则认为,伊朗目前可能是在权衡利弊,挑选“合适”的“对等报复”方式。他表示,伊朗并不希望报复行动引发美国等大国加入冲突,进而令伊朗被封锁制裁。
以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目前,尚无组织和个人宣称制造了对哈尼亚的袭击。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以政府官员已被要求避免公开谈及哈尼亚遇袭一事。
然而,以色列对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反击的担忧不断加剧。据报道,以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已做好未来几天应对袭击的准备,并评估袭击可能来自多方面。分析人士指出,估计此次伊朗试图攻击以色列的通信系统,以及对主权机构网站的大规模网络攻击。8月4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证实,以军当天开始对以色列部分地区的GPS信号进行干扰,并称此举是为了加强对导弹、无人机等制导武器攻击的防御。他还表示,以军在一些地区“加大了作战部队的警戒力度”,以应对“可能的攻击”。
此外,其他武装团体也可能参与对以色列的袭击,包括也门胡塞武装以及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民兵。以色列领导层目前正在讨论针对此类协同袭击的可能反应。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说,为应对伊朗及其盟友可能在该地区发动的攻击,以军正在强化进攻能力,做好防御准备。
加兰特说,最近几天他一直在努力“协调”应对伊朗的袭击,与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会面,还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频繁会谈。“他们非常希望提供帮助,这次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与此同时,伊拉克西部一个驻有美军的空军基地在8月5日遭到火箭弹袭击,至少5名美国军人受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已向伊朗和以色列传达了中东冲突不得升级的信息,同时五角大楼也警告说,美国“不会容忍”针对其在该地区部队的袭击。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无法保证民众免受无人机和导弹的袭击。美国、以色列及其盟友共同建立了一个更大的防空系统,主要由美国中央司令部协调。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5日,以色列军机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及周边地区上空两次突破音障发出巨响。
局势升级之际,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于8月3日抵达中东,行程包括访问约旦和以色列等国。据央视新闻援引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报道,按美方官员说法,库里拉此行是在近期局势升级前敲定的,但他将尝试说服中东地区国家协助应对伊朗可能发起的对以打击。
多国敦促本国公民尽快撤离黎巴嫩
伊朗方面“攥紧拳头”,黎巴嫩方面也“跃跃欲试”。黎方此前指认以色列暗杀真主党高级军事指挥官舒库尔,扬言要以色列付出代价。8月6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说,多架无人机当天从黎巴嫩射向以色列,造成以色列边境城市纳哈里亚数名平民受伤。
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于近期中东地区军事升级的风险加剧,美国、英国、瑞典等国要求本国公民尽快离开黎巴嫩。
当地时间8月3日,美国驻黎巴嫩使馆发布声明,敦促美国公民利用“任何可以买到的机票”离开黎巴嫩。美国大使馆还建议不计划离开黎巴嫩的美国公民制定应急计划,准备好在当地长期避难。
英国外交部发布声明,敦促英国公民在仍有商业交通工具运营时立即离开黎巴嫩。英国外交大臣拉米称,当前地区局势高度紧张,可能迅速恶化,明确要求英国公民立即离开黎巴嫩。
瑞典外交大臣比尔斯特伦表示,鉴于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之间的冲突有升级趋势,瑞典外交部决定暂时关闭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大使馆并撤出外交人员,这一临时决定将先实施一个月,后续视黎巴嫩安全局势可能延长。比尔斯特伦同时敦促所有身在黎巴嫩的瑞典公民“在还能离开的时候使用一切手段”离开。
法国外交部在一份旅行建议通知中表示,由于近期中东地区军事升级的风险加剧,敦促在黎巴嫩的法国公民尽快离开该国。
此外,多家航空公司已暂停飞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的航班。
局势升级或带来严重后果
目前,以方同意恢复加沙停火谈判。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在声明中表示,以色列将派谈判代表团前往待定地点并敲定框架协议实施的细节。8月8日,卡塔尔、埃及和美国领导人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三国领导人呼吁以色列和哈马斯于8月15日在多哈或开罗恢复谈判,以弥合所有剩余分歧并立即开始执行协议。
但在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看来,即便8月15日恢复谈判,也不意味着会很快达成协议。谈判进程依然会很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此外,未来一段时间,地区形势的焦点是伊朗如何报复以色列,这也可能对停火谈判带来风险。正如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所说,停火协议“不大可能15日就能签署,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8月7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马克龙在电话中表达了对目前地区紧张局势升级的担忧,并要求伊朗保持克制。佩泽希齐扬则表示,基于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伊朗不会在受到侵犯后保持沉默。
此前,应伊朗要求,伊斯兰合作组织在沙特阿拉伯吉达召开特别会议,商讨哈尼亚遇刺事件。该组织发表声明谴责暗杀行为,认为这是对伊朗主权的“公然侵犯”,对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佩泽希齐扬此前会见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法迪时说,暗杀哈尼亚是以方“犯下的严重错误”,伊朗不会置之不理。伊朗代理外交部长卡尼表示,需要对以方行为予以“比以往更坚决的回应”。萨法迪则表示,希望相关方保持克制,并警告如果爆发地区战争,“将对所有人造成毁灭性影响”。
美国、英国等方面日前也纷纷发声,警告局势升级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但都没有提及以色列的“侵犯主权”行为。美英的做法被一些分析指有“拉偏架”之嫌。
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3.9万巴勒斯坦人死亡、逾9.1万人受伤。以色列与哈马斯进行了多轮谈判,但自去年11月双方达成短暂停火并换取部分被扣押人员获释之后再无进展。
两国民众希望回归正常生活
随着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誓言对以色列进行报复,人们担心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紧张局势下,不少伊朗及以色列民众表示,希望回归正常生活。
在以色列大部分城市,铁路等公共交通仍正常运营,商场、市场、餐馆也继续营业,超市的肉、蛋、奶、蔬菜、水果等供应充足,物价平稳。目前,以色列国防军已在主要城市部署应急救援力量,以应对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可能发动的袭击。一种新型公共警告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可在大规模紧急事件发生时向受影响地区的用户手机推送警报。除边境的一些城镇外,以色列大部分地区仍为“绿区”,对人群活动、聚集规模未做任何限制。
而伊朗方面,自哈尼亚遭暗杀事件发生以来,伊朗政府加强了安保措施。首都德黑兰的街道上增设了临时检查点,巡逻安保人员也有所增加。整体来看,当地民众的反以反美情绪高涨。
战事阴云笼罩下,两国民众心态虽有所不同,但很多人对尽快结束目前不正常的生活有着同样迫切的期待。
在特拉维夫经营饮品店的一名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饮品店紧临地中海,店内监控记录下了也门胡塞武装对特拉维夫沿海建筑的一次无人机袭击。“我每天仍然坚持开店,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受影响,但战事如果继续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这里。”
在位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防部对面广场上,反战人士经常集会呼吁停火、尽快释放被扣押人员。当地一名售卖咖啡的年轻人告诉记者:“我明年就要入伍,但我不希望战事持续下去。每天看到被扣押人员的家属心里很不好受,是时候达成加沙停火协议了。”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耶路撒冷老城的游客几乎销声匿迹,很多商店只能勉强维持营业。一名在当地长大的男子向记者吐起苦水:“往日游客大排长龙的老城如今门可罗雀,没有了游客和收入,这样令人心碎的状况究竟还要持续多久?”
在德黑兰,很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葬礼的普通民众也盼望回归正常生活。一些人表示,不希望伊朗进一步卷入已经深陷泥潭的巴以冲突,希望政府能用更多精力优先解决国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