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以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的同学们没有选择休息,他们组成18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五邑地区的社区、乡村等地,开展别开生面的“行走的侨文化”社会实践活动。该系列活动不仅为基层的孩子们送去文化教育服务,更让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到侨文化的独特魅力,收获基层群众广泛好评。
一场又一场暖心的实践活动,正是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侨文化+”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院依托“文心侨苑”平台,通过创意十足的“侨文化+”系列活动,成功打造四大育人矩阵:“侨文化+课堂”“侨文化+实践”“侨文化+学风”和“侨文化+服务”,四大矩阵相互支撑和促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推动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图 吕中言 杨海涛 江职宣
课堂与实践结合 学生多维度感受侨乡文化魅力
“侨文化+课堂”,课程思政新实践。面对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将侨乡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们引入《少年中国说》等侨乡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环节;音乐课上,老师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原创歌曲《恩情》《心中的红船》等进行专业教学;传播与策划课上,老师们更是独具匠心,把侨乡非遗文化与传统村落作为教学案例,让同学们进行创意策划和视频制作运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传播侨乡文化。
“侨文化+实践”,实地感悟侨乡情。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以“文化引领、思政铸魂、实践育人”为理念,精心策划了“行走的侨文化”系列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得以走出校园,踏入侨乡的传统村落、华侨故居等地探访并进行深入交流。在台山斗山镇浮月村,同学们倾听当地长者讲述华侨们跨越重洋、历尽艰辛的创业历程;在开平自力村碉楼群,同学们凝视着高耸的碉楼,想象当年华侨们在海外奋斗的艰辛,以及他们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在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师生们被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事迹感动,更加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
课内与课外联动 师生将科研课题写在侨乡大地上
“侨文化+学风”,开拓文化育人新路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还十分注重课内与课外的协同联动,通过搭建“侨乡红色文化+党团学社”“侨乡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侨乡名人文化+专业思政”“侨乡海洋文化+创新创业”育人模块,将侨乡文化元素融入学风建设各环节。其中“侨乡红色文化+党团学社”将侨乡红色资源与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以及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侨乡红色文化8+1”系列活动。此外,人文教育学院还举行以侨乡文化为主题的报告与讲座,设置“侨乡名人”“榜样的力量”等宣传专栏,开展侨文化育人活动报道。
“侨文化+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江门职院人文教育学院加强“政校地”合作,主动发挥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优势,引导广大师生将科研课题写在侨乡大地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例如该学院副院长陈娅到棠下镇良溪古村开展“榕树下的音乐课”,指导师生及村民传唱侨乡本土原创歌曲;学院教师宋旭民到蓬江区丹灶村的德循林公祠开设“蓝瓦讲堂”,举行“五邑非遗”系列讲座,为村民普及非遗保护与传承知识,并应邀担任《五邑乡情》主编,为开平侨村(镇)的侨刊乡讯办刊人员开展专题系列培训;学院教师李丹深入企业,为中车广东公司送上“梁启超先生家风家训的故事”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