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江海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江海:大道为剑,开疆辟“图”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为绿美江海生态建设建言献策
“1米高度”看社区
江海萌娃“议”起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8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江海:大道为剑,开疆辟“图”

江海区统筹山、水、林、田,打造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端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图为城央绿廊。彭伟宗 摄
2011年,江门东站开通运营,让江海境内“零轨交”历史翻篇。 邱昱 摄

    如果用网络热梗说近期的江海新闻,那便是:江海的风终于“吹”到了深圳;江海终于“颠”成了我喜欢的样子。

    8月10日,江海汇·江门江海制造形象店(全国首店)在深圳福田区开业,店内产品全部是“血统纯正”的“江海制造”。江海区有关部门回应:不为盈利,只为双城共舞。这是深中通道开通后,诸多城市中极有诚意的邀请。

    新江海够新颖、够颠覆,在30年的成长中一以贯之。

    1994年,江海区成立之初榛莽丛生,经济、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百余平方公里范围内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因地处江门河之南,老江门人多有调侃: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

    此后30年,江海区以大道为剑,开疆辟“图”,修建了200多条道路,特别是2018年以来新改扩建97个道路项目,里程达91.08公里,在稻田、鱼塘、甘蔗地里开拓一片宜业宜居的“理想之城”,铺展了一张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万里山川日月新,毅行大道天地阔。当时间进入2024年,历史开始新的走笔,祖国踏上充满梦想和荣光的新征程;江海区“三十而立”,因脚踏实地努力创新,有了今天的所向披靡——疏朗的路网骨架、产城人融合的环境、强势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及涵养产业的“雨林”,并以700多家国家高企、全国高新区53名的排位等实绩成为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增长极。

    春风浩浩荡荡,而立之年的江海正拥抱“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对内自我提升,对外互联互通,井然有序,浑然一体。

    江门日报记者 李雨溪

    通讯员 陈晓君

    A 大道通南北 出“海”闯世界

    今日不与旧时同,江海大道势如虹。阡陌纵横间,绿色是美丽的嬗变,楼宇是点亮城市的星辰,道路便如利剑劈开发展之门。

    占据江门“东大门”先天优势,江海区与广州都市圈和深港澳经济圈的陆路距离约100公里。广珠城轨、广湛高铁、深茂铁路横贯其中,广佛江珠、广中江、中江等高速公路途经,坐拥江门高新港,江海区的交通网立体又清晰。

    建区伊始,交通建设却是江海区必须跨越的障碍。区发改局办公室主任曾健伟是土生土长的江门人,学生时期常常往返江海、蓬江两个主城区,见证了“河南”之变。“过去的江海虽然是名义上的‘城区’,却好似被遗忘的角落,从主城区到江海只有蓬江大桥一个选项。”如今的江海发展,令曾健伟很是欣慰。

    从一份1999年的《江门市城区规划》可见江海区路网雏形——确定由东海路、胜利南路、金星路、南山路、江睦路以及江海路、五邑路、金瓯路等城市主干道组成“七纵五横”,无论遇到什么挑战,交通道路建设和背后的征地拆迁任务都是各届区委区政府的核心工作。

    我们梳理年份较近的一些交通基建里程碑事件:

    2011年,江门东站(原名为江门站)开通运营,江海30分钟通达广州,让江海境内“零轨交”历史翻篇;

    2012至2014年,“快速路、内河桥、客运站”等多个重点交通项目并进,东华大桥、胜利大桥开通,胜利南路(胜利大桥—五邑路段)通车,高新区公共码头动工;

    2014至2015年,如今无人不晓的府西片区拉开建设序幕,礼睦路改扩建工程、南山路和连海路扩建项目纷纷动工;

    2016至2017年,江门高新港(原名高新区公共码头)动工建设,广中江高速公路通车,胜利南路延长线通车、龙溪湖升级改造、景观中轴亮相;

    2018至2020年,“万里碧道”江海段从示范段向两端扩展,城区开始蝶变;

    2021年至今,五邑路全线通车,中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施,东海路改造、会港大道、金瓯路西延线等多个大型工程陆续启动。

    高新区党政办副主任黎国江已扎根江海15年,一直参与区交通规划、建设工作,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年份则是2017和2021年。

    2017年,江海区充分利用权力下放契机,实现道路建设方面的“扩权”,拉开江海新一轮交通攻坚的序幕。胜利南路延长线等多条区内断头路被打通,人大代表提了8年的礼睦路也建成通车。2021年起,江海区利用专项债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累计投资50多亿元、修建道路38条。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内,路网体系从无到有。

    黎国江总结,江海区新建路网对标城市道路标准,密度高且一次成型,贯穿东西南北的云沁路、新港路等主干道宽度达50米,南山路达到80米。

    今年开年,江海继续出“海”闯世界,推动会港大道(礼睦路—会乐大桥段)开放通车,东西向拉通江海与新会,与南山路、江门大道共同构成一条连接起珠西交通综合枢纽江门站、江门高新港、广中江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干线公路。

    今年6月,深中通道通车,“大桥经济”至,扼守江门“东大门”的江海以“深圳所需,江海所能”,重塑区位坐标,好戏还在后头。

    B 传统被颠覆 江海再出发

    “人人都不看好你,可你偏偏最争气。”

    从荒芜到繁华,江海区却能以工业区为底板,高质量加快交通、信息、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打造出非常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端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实现产业集聚再集聚。

    一如会港大道旁传统产业的颠覆,面对城市形态功能品质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非改革不可。从乡村振兴行动拆除整理土地,到聚焦“百千万工程”,猛攻村级工业园升级……当如今人们为江海城市品质提升喝彩时,发现昔日“甘蔗林”“水乡”已升级成为都市农业生态公园,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化工厂和世界百强糖果企业。

    一如外海沿江产业带商居氛围的崛起,从中山古镇沿江瞭望外海,能够看到的不只有成片的工业厂房,还有一系列高端酒店,以餐饮为主的碧道经济带、生态公园等系列城市项目和高端楼盘项目。这些让承担全区70%产业比重的外海,不仅作为区域经济创新的极核,推进“古外”一体建设的龙头平台,而且也成为了江门对外开放的客厅与门户。

    一如沿江一路蜿蜒的数十公里城央碧道的横空出世,小朋友青睐有加的儿童公园,预约名额需要拼手速的科技馆,每逢节假日摩肩接踵的白水带云道、彩虹村。如今,夜游江海也有了绚烂的灯、摩天的楼等都市的繁华景象。

    随着江门因电视剧《狂飙》而走红,随意翻开大众点评,初到江海游客的感受大多是“好吃好玩、打卡点多、出行方便”。这可能就是一个城市最朴素的好评。真正吸引人的区域,特别是吸引年轻人的城市,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人口的走向也给了江海新的定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0年间江海区人口增长43.37%,常住人口增幅比全省和全市分别高出22.56和35.52个百分点,侧面证明了江海区的吸引力。

    “双通道”时代的来临,也将让人才奔赴变得更加顺理成章,以深圳上班族廖银芬为代表的年轻人,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回到江海,在礼乐船厂文创园里,听歌饮啡,感慨双城时代已来。

    江门河滚滚向前,昼夜如斯,但河水不会变,变的是“河南”的人间。未来,也许有一代又一代人,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迎接他们的将是越来越好的江海。

    C 产城人互动 园中见“雨林”

    如果你要说江海的道路,就不能仅仅只是说路。

    你要说向着城市CBD不断升级的金瓯路;你要说时尚商圈落脚的东海路;你要说五彩斑斓的江海路;你要说左手产业、右手龙溪书香的云沁路……从道路建设能折射出江海区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和江海的优势所在。

    拥抱“大桥经济”的当下,从轨道交通方面看,“东大门”的优势持续增值,联系深中通道对接中山古镇的“接口”就在江海。随着未来南中城际、深中城际项目落地,江海地利愈加明显。

    盘点优势,除扎实的产业基础、优质的发展空间、优廉的生活成本外,产城人的互动、高品质的园区生活配套也将成为江海区的强势竞争力。

    江海想得很清楚,不仅要路、要现代化基础设施,还要高水准产城人文融合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城市水平推动产业发展,才能成为面向湾区开门迎客的“样板间”,担当深江合作的“桥头堡”。

    ——沿着西江西岸分布的安全应急、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1+3+2”战略性产业带,5000多家工业企业是江海营造的工业生态。

    ——让企业做种子,用政策做东风,注入金融活水,加入国资陪跑,培肥市场土壤,点亮法治阳光,涵养“亲”“清”空气,让“种子”茁壮成长,蔚然成林,这是江海区放大优势,使多种环境、多种生态统一并服务于工业培育的园中“雨林”。

    ——触手可及的公共服务,迭代升级的商圈,一流文化综合体江门演艺中心,多年来借助江门幼师、江门一中、景贤学校等优质教育品牌拼出的“教育黄金圈”,大手笔规划的三甲医院,工业园区里的滋味餐馆,是充满归属感的“产业工人生活圈”。

    立足“深圳所需、江海所能、服务深圳”,江海预留出超666公顷可连片开发工业用地、超100万平方米的优质优惠国资厂房、众创空间和超70公顷工业合作园区等黄金产业空间。另有2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0万平方米双创载体和353家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人均“园区保姆”的招商服务队伍,成熟的项目操盘经验,支撑起江海的工业生态“雨林”。

    维谛技术大中华区Vos专家李晓柯是维谛技术江门公司的“1号员工”,也是与江海共奋进的“拓荒者”,见证了江门高新区向国家级的升格,见证了农田、鱼塘蜕变为4.0、5.0版工业厂房,见证了四期工业项目全部落子江海,见证了深江通勤从3小时缩短为1个半小时,与江海共同见证了企业敲钟上市。今天,她所在的企业同样成为了“雨林”中的一员。她说,在江海区看见了深圳的影子。

    值得肯定的是,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客商、房产中介、媒体人接踵而至的时候,江海人仍不满足于原地等待。区委一把手带领重点部门、镇街一把手实地学,学体制机制、学发展之道,探“深圳所需”,全力融湾、势在必得。

    实际上,江海的三十年,“通”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格局;“强”的不仅是经济,更是方法;“闯”的不仅是道路,更是魄力。

    这,是江海三十年来发展的财富,也是江海的未来之路。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