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皇智尧 张蓉蓉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在政策引导和科技进步的双重推动下,正快速崛起成为万亿级的产业新赛道。无人机产业正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引擎。
在今年第135届广交会会场中央平台江门外贸基地展示区现场,一台长3.3米、高1.2米的“江门造”无人机,吸引了大量外国客商和媒体的目光。生产该无人机的企业,正是位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广东智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联航空”)。该公司2021年成立,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近日,记者走进智联航空,探寻“江门造”无人机的“新质”密码。
航空增程器可实现模块化组合
在智联航空展厅,记者看到一台台“四肢”张开的巨型无人机,与大众生活中常见的轻型微型无人机不同,这些“江门造”的大家伙,载重可覆盖10—110公斤,续航最长可达5个小时,被广泛运用于应急搜救、森林消防灭火、高原物资运输等领域。
记者现场看到,红色的主体机身下方,有着类似电脑主机内部构造的航空增程器,这些精密的部件仪器,便是智联航空生产的“江门造”无人机的核心。“这些增程器可以实现模块化组合,使用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将个体相同的增程器用类似‘搭积木’的方式叠加整合,就能增加无人机的载重和功率,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智联航空总经理黄学禹向记者介绍道。
航空增程器,既是智联航空的“看家”技术之一,又是其向“新”发展的重要引线。
早在2019年,黄学禹便带领团队投身航空增程器的研发工作,短短一年时间就成功设计生产出可满足工业无人机使用需求的航空增程器。
后来,随着市场的变化,黄学禹和其团队逐步从做配套进军到整机领域。黄学禹认为,从单一核心部件再到无人机,关键在于纵向一体化整合,这个过程他们又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其间,黄学禹既是负责人,又是“打头阵”的工程师。
2021年,智联航空正式成立,在朋友的邀请下,黄学禹带着由智联航空全程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工业无人机参加了当年的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比赛,并获得二等奖。
这些年,智联航空专注油电混合动力无人机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相继推出了7kW、32kW航空增程器和H620、H640、H860、H880等油电混动无人机,以及HG645、HG860等油电混动高原无人机,获得2022年第六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国际无人系统小巨人奖。2022年、2023年,该公司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无人机十大创新品牌(应急类)。
加大研发力度 持续开拓市场
智联航空成立以来,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应急消防、电力工程运输领域。黄学禹介绍,今年以来,这些特定应用场景对相关产品的载重需求越来越大,为此,智联航空计划加快产品迭代速度。
“接下来,我们会加大100公斤到200公斤这个载重区间的产品研发力度。此外,我们还计划投入1000万元开展载重1000公斤的多旋翼运输载重无人机项目,研发成功后有望成为目前全球载重最大的无人机。”黄学禹说。
科技创新带来技术成果转化,也带来了广阔的外部市场。
今年4月,智联航空登上第135届广交会“舞台”,其展出的H645油电混动无人机吸引了众多外商的关注,面向全球亮出了江门低空经济这张“新名片”。
这也是智联航空首次在广交会上亮相,目前,该公司也在积极谋划海外市场的开拓。“广交会为公司发展打开了更大的市场渠道,不过市场的开拓需要一定的时间,接下来我们会聚焦应急照明类的应用场景,推出一些新产品。”黄学禹透露,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智联航空也计划争取在年内推出一款工程应用类无人机。
从江门起家,智联航空凭借创新研发实现快速发展,谈到未来,黄学禹对江门低空经济发展有着更多期待。黄学禹表示,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深江两地交流更加密切,这为江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深圳在无人机产业有成熟的研发和产业配套,江门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除了技术、人才、产业上的交流互动,江门也可以通过‘生产+测试场地’的发展模式,成为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