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医者仁心 向爱而行——致敬第七个中21/2024-08-19/A15/27191724002925234.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有“医”靠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2024 年 8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海区卫生健康系统医务人员扎根基层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刘均贤
张远平
林丹霞
陈树财

    医者,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师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据统计,截至2024年2月,江海区共有医师约600人,高级职称约150人。

    三十而立,三十而新。今年是江海区设区30周年,江海区卫生健康系统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谱写江海医疗事业发展的华丽篇章。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扎根基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接下来,江海区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基础,聚焦群众健康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增强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服务的“小切口”,撬动看病就医“大民生”。

    一袭白衣,一腔热血,医者仁心永不止息。在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生命护航者。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邓榕

    通讯员 吴慧敏 何雨潞

    张远平

    为患者解忧

    人物档案:38岁,从医13年,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江海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著名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这也是张远平工作的生动写照。

    “张医生很有耐心的,对病人都很好。”清姨因为轻微中风进入康复科,刚开始时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康复,觉得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张远平每天都密切关注清姨的训练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还不停地鼓励她要坚持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清姨现已基本恢复身体机能,准备出院。

    像清姨这样,经过张远平的治疗、指导训练并成功康复出院的病人不计其数。张远平表示,每一位接受康复治疗的病人都要坚持数个月甚至超过一年的时间,朝夕相处下来,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感情已经很难再用简单的“医患”二字来概括,而是慢慢成了朋友。不少病人出院后还与张远平保持联系,出现健康问题时还经常会向他求助,张远平也不会拒绝,“朋友有事,当然能帮就帮。”

    2011年大学毕业后,张远平就进入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江海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工作。“临床医学主要是以治疗疾病为主,但是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在张远平看来,康复科医生不仅需要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和患者构建相互信任的桥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

    “患者能顺利康复出院,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张远平笑着说,露出两个酒窝。

    林丹霞

    朝着目标一直走

    人物档案:37岁,从医14年,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江海区人民医院)普内科主治医师。

    查房、坐诊、检查操作与治疗……这是林丹霞每天的工作,而这样忙碌的状态已经持续了14年。

    作为基层医院的普内科医生,林丹霞的工作涵盖了所有内科疾病的诊疗,从普通常见内科疾病到流行性传染病,同时还兼顾老年病科、家庭病床还有部分常见儿科病的诊疗,这要求她具备良好的诊疗素质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从临床学习到后来的坐诊治疗,进入工作岗位后的每次学习、每个任务,林丹霞都认真对待。

    面对消化内镜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江海区人民医院)也在积极探索最新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如今,林丹霞已经成为该院开展消化内镜技术的主力。身兼病房门诊轮值、病历质控和消化内镜等多项工作,林丹霞只能压缩私人时间去尽量完善工作,甚至需要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任务。“虽然很累,但每当成功完成一例治疗,心中的满足感往往又能让自己‘活过来’。”林丹霞动容地说。

    跨越山海,紧密相连。自粤桂协作实施以来,两地不断深化专业技术人才互派交流。林丹霞时刻牢记医者使命,在2023年主动报名到广西做帮扶医生,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践行担当作为。

    工作虽忙,林丹霞觉得非常值得,她希望能一直为人民服务,减轻病人病痛,“朝着目标一直走就对了”。

    陈树财

    “救”在生死一线

    人物档案:39岁,从医17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海分院(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治中医师。

    “快、狠、准”是对陈树财工作的生动写照。作为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海分院(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治中医师,每一次走进急诊室的大门,穿上那套熟悉的白大褂,他便会打起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来到急诊科的患者就像一张张白纸,医生要在没有任何基础资料的辅助下,仅仅依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快速评估病情,确保及时施行有效的抢救,同时要明确病因,为后续实施针对性治疗做准备。这意味着急诊科医生要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跨学科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

    在这个岗位上,陈树财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学习先进急救知识。从事临床工作17年的他擅长急诊危重症的诊治,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糖尿病、痛风等的治疗,曾荣获“江海区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

    陈树财认为,能帮助别人减轻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陈树财的妈妈是“赤脚医生”,小时候他看着妈妈每天忙碌地帮助村里的患者,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这让他产生了当医生的念头。后来父亲不幸患病,更是坚定了他的决心。

    17年来,陈树财以行动践行初心。他曾经接诊一位患者,了解到其家庭存在困难后,便主动为其申请费用减免,后来还经常电话回访,了解这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现在他感到身体不适时就会来找我看病,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对待每一个患者都要有耐心和责任心,才能做到问心无愧。”陈树财坚信善待生命才能收获精彩人生,他也用行动阐释着基层医务人员的医者仁心。

    刘均贤

    不负患者信任

    人物档案:48岁,从医24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海分院(江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二科主任。

    “刘主任你快来,有个孩子的手被割伤了!”某日下午5时,刘均贤刚下了一台手术不久就接到急诊科的电话,于是他就赶忙前去参与会诊。

    急诊室里,16岁的小周手腕处直冒鲜血,10分钟前他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瓷器,因此割伤了自己的手腕。“当时他手腕的肌腱完全被切断,家里人非常着急。”了解患者情况后,刘均贤立刻对其进行了紧急的断腕缝合手术。手术一共进行了3个小时,刘均贤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成功缝合好小周手腕处的神经及肌腱,实现“断腕重生”。

    从医24年,这样的紧急情况并不少见,“急”“忙”成为刘均贤的工作常态,常常是下了门诊就直奔手术室,手术室出来又与急诊科开展联合会诊,转头又进入手术室……刘均贤表示,有一次他刚刚入睡,就接到急诊电话,在凌晨1时奔赴医院,等手术结束时就已经是早上6时了。

    “没办法,我太喜欢这份工作了。”当被问到为什么能对这种忙碌的工作一直保持热情时,刘均贤笑着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常。回想自己的医生梦,他表示是源于他的母亲。母亲身体不太好,常常需要看医生,刘均贤便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为家人、患者解除病痛。

    尽管工作忙碌,刘均贤还是坚持出门诊。“我在江海工作了20多年,收获了很多患者的信任,他们会特意来找我看病。”在刘均贤看来,自己能做的就是不负信任,坚持用医术为患者带来健康。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