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谷江民 统筹:王平强 王鼎强
【文物名片】
文物名称:菲律宾华侨伍尚厚写给台山籍旅美华侨伍时洽的信
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
馆藏方:江门市博物馆
馆藏地点: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
文/图 黎禹君 江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众多市民游客走进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通过老物件、历史照片、侨批,感受华侨华人真挚的家国情怀。
在展出的侨批中,有一信纸抬头印有“岭南化学工业厂”字样,这是菲律宾华侨伍尚厚于1952年写给叔叔旅美华侨伍时洽的一封侨批(如图)。
一纸侨批诉说家国情长。这封叔侄之间的信,讲述海外华侨爱国爱乡故事,透露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鼓励企业增产节约、工人地位提升等信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商业的快速发展。
“旧时亏本,今日赚钱”
“本厂生意自得政府正确之政策,维护工商,金融安定,禁绝走私及舶来至今,由本年六月起陆续扩展,上半年平均每月只得生意额三亿元,下半年平均每月有七亿元以上,计本年可溢纯利将达十亿元,以前数年所亏折之资,本年可赚回仍有余也。”
近日,记者在侨博馆看到这封信,写信人伍尚厚在信中向叔叔伍时洽介绍了其创办的岭南化学工业厂当年的经营情况,工厂的生意从连年亏损到盈利颇丰,他将原因归结于新中国工商业政策的正确。
“今日我厂之职工亦一样是以前之职工,同是工作,而旧时亏本,今日赚钱。”回首过往,伍尚厚继而发出感慨:“由此可知国民党之伪政权与人民政府保障人民利益,大有不同矣。”
记者看到,这封信的信纸抬头印有“岭南化学工业厂”一排红字,上面还注明“飞碟牌”,主要出品天那水、汽车喷漆、调和漆等。
江门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一知认为,这家工厂位于广州市,从信中内容分析,写信人伍尚厚是一名菲律宾华侨,很大可能是他归国后在广州创办(或与人合伙开办)了这家工厂。收信人伍时洽是一名祖籍台山的旅美华侨,当时他也已经归国,并投资了实业。
“这封信体现了新中国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华侨从经营企业的实践中感受到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不同,华侨企业家对新中国全心全意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表示赞扬和肯定。”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刘进说。
刘进认为,伍尚厚在信中表达出的态度很明确,企业经营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他没有把功劳归结到自己的管理上,而是把成绩归结于新中国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之正确,所以他得出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结论。
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
工厂的经营状况改善后,工人的工资也有所增加。伍尚厚在信中写道:“我们工人之工薪能提高,胜过以前甚多,此是得到良好之政府指导有以致之,可堪告慰。”
“工人的工资能够提高,也是新中国相关政策所起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企业已经由政府代表、资方管理层、工人代表共同管理,政府保障工人的切身利益,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翁,工厂盈利增加,工人的工资也随之提高了。”刘进分析道。
刘进表示,当时,民族资本家是团结的对象。在这一时期政府对私营企业实行保护、利用与限制的政策,即私营企业的发展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要保障国家的公共利益和工人的利益。
侨资企业发挥独特作用
“现下政府又厉行增产节约,要发挥工人之力量,要做到争取时间研究如何同一时间每人能做多出品,样样节约,免至耗费资源……”张一知介绍,信中的这段话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增产节约运动。
从信中可以看出,以岭南化学工业厂为代表的侨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工人力量,实行增产节约,为新中国度过经济困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刘进看来,华侨华人关心和支持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批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外资企业就是侨商投资企业,他们带回了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现代的管理,为我国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起到了促进作用。
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素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说法。改革开放以来,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纷纷回乡投资兴业,为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据统计,江门现有侨资企业4000多家,累计投资总额超470亿美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江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侨胞回乡投资兴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江门籍乡亲成为江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也是我市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雅图仕、无限极、大长江集团、建滔集团、维达纸业、李锦记食品、崖门新财富、澳新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植根江门、壮大发展,为促进江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