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通讯员 杨雯睿
“谢谢你们帮我们快速解决了难题!”“通过行政复议调解,我及时拿到了补偿金,很满意!”……
近年来,区司法局立足职能定位,积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聚焦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努力在法治惠民上出实招、在创新发展上谋新局,为全区的品质生活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赋能“新业态”
服务主动送上门
美团骑手梁师傅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最近,他在一次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并受伤,暂时无法工作。然而肇事逃逸的对方司机被查后,却以责任划分有争议为由拒绝赔偿,这令梁师傅陷入了困境。
为此,区法律援助处主动联系上梁师傅,通过简化受理审批手续,选派优秀律师承办等方式,帮助梁师傅在最短时间内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缓解了梁师傅一家的生活问题。
去年以来,区法律援助处针对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需求,推出“专人对接、合规即办”等专属政策渠道,积极参与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中心建设,并在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蓬友+”党群服务站(中天新地站)等地积极提供多角度、点对点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援助进驻“暖新港湾”等一线服务阵地,破解新兴领域法治覆盖短板弱项,有效增强法治对新就业群体的护航保障作用,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赋能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满足“新需求”
办好企业“心上事”
“我司的一位员工被查出患有严重疾病,长期无法正常工作,双方多次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均未能达成共识。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近日,一企业来到蓬江产业园公共法律服务点,就企业面临的难题寻求法律帮助。
法律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既是防范法律风险的工具,也是提高经营效益、保障权益的重要手段。
为推动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向着更精准、更系统、更主动、更专业的方向迭代升级,区司法局统筹区律师行业党委、区律协小组和基层司法所力量,在蓬江产业园和万达商圈等工业和商业聚集地试点建立“法治惠企”公共法律服务点。通过链接导入律师、公证、调解、法援、仲裁等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实现在“家门口”办理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涉法问题维权、公法服务等,助力企业降低高质量发展法治成本,探索打造法治助企惠企“加速器”和“新高地”。
“今年7月,蓬江产业园‘法治惠企’公共法律服务点启动了线下实体试运行。”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站点设公证业务快速办理窗口、法律服务需求响应窗口和仲裁工作联络站,“两窗一站”让劳动者和企业足不出园区即可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护航“制造业当家”。
拓展“新渠道”
实现普惠均等受益
近年来,区司法局紧盯群众所急所盼,持续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拓宽为民服务渠道,推动实现普惠均等受益,助力区内各村(社区)高质量发展。
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卫斯理等律师事务所与各自服务的村(社区)开展党组织结对联建共建,试行“四个百分百”强化法律顾问在村(社区)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中的作用。今年以来,79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工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支持和针对性服务共1516场次,有效满足村民在土地流转、房屋拆迁、产品销售、劳动就业、分家析产等多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
开展“法援乡村惠民生”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区司法局将原来仅在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的法律援助受理点延伸到6个镇(街),让困难群众享受更便捷的法律服务。
启动“公证进乡村”系列活动,针对村民生产生活特点,区司法局着力推出8小时外“延时服务”、节假日“定点服务”、每周“定时服务”、提前预约“上门服务”、特殊群体“免费服务”等特色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已累计为荷塘篁湾村、棠下中心村、杜阮松岭村、潮连富冈社区、环市群星社区等30个村(社区)的群众办理公证案件超300件,解答相关公证法律咨询超2000人次,并为11名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公证服务,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28件。
接下来,区司法局将继续整合法治宣传、公证办理、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用好“土言土语”,讲好“法言法语”,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着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以法治合力赋能“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