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初识毛边书
一床月光,一床虫鸣
江城子·过江门开平碉楼
静候黄昏
大隆洞河入海流
给爱“松松绑”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识毛边书

    􀳂甘武进

    作家周华诚给我寄来他的新书《不如吃茶看花》。拆开包装后,我发现此书的样子与他前几次给我寄来的新书完全不一样:书中,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要用裁纸刀裁开才能看。

    我感到特别奇怪。难道这是一本印刷厂的残次品?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在书的扉页上,有这样的一行字,让我知道这是一万个不可能的:“甘武进兄存念。一犁春雨,满架书香。周华诚。”那些文字行如流水,笔走龙蛇,左下角还盖有他的红色印章。

    书的内容,我想一睹为快。和书对视片刻后,我打算拿到朋友开的快印公司处理,否则我用裁纸刀一页页裁开,再来读,太费时间了。在微信上,我把这本书的样子拍了几张图片发了过去。朋友说,这个简单,在裁纸机上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把书的三个边弄好,但是裁纸的师傅现在没有时间,你先拿过来吧,估计要到下班的时候才能处理好。

    就这样,我用纸包好,把书送了过去。当时是下午3点多钟。回到家后,我站在书柜边,左思右想,突然间,我记得好像有“毛边书”这个说法,虽然我读书、购书也有些年头了,只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莫非这本书就是传说中的毛边书?我在网上一查,发现它还真是一本毛边书!

    原来,所谓毛边书,也叫毛边本,就是印刷的书装订后不切光,“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页与页相连,看书时,需耐心地将书页一一裁开,页边毛茸粗糙,故曰毛边。另外,在书的“天”“地”及四周,多留空白。这是一种别具情趣的装帧方法,起源于欧洲,盛行于法国,之后流传到我国。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毛边书表现的是一种朴素之美。

    白化文先生《人海栖迟》书中谈到,中国毛边本的“始祖”据说是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鲁迅对毛边本情有独钟:“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唐弢先生说:“我觉得看蓬头的艺术家总比看油头的小白脸来得舒服。”“朴素,自然,像天真未凿的少年,憨厚中带些稚气,有点本色的美。至于参差不齐的毛边,望去如一堆乌云,青丝覆顶,黑发满头,正巧代表着一个人的青春。”

    我深以为然,且倍感荣幸。我竟然拥有这样一本毛边书!欣喜之余,我又紧张起来。看看时间,快印公司的员工快下班了,我赶紧给朋友打电话,“我送过去的那本《不如吃茶看花》,师傅还没有处理吧?”朋友说:“正准备处理呢。”他问:“甘哥,咋回事,你的语气怎么那样着急?”“不用处理了,我马上过去拿。当面给你解释。”挂了电话,我直奔快印公司。

    当我把书拿到手中,看到依旧是送去的样子,我才真正松了口气。与朋友解释后,回到家中,我将书放在书桌上,泡上一杯自己喜欢的龙井茶,嗅着茶香,品着茶味,拿起裁纸刀,裁一页读一页——书韵茶香,无比惬意。周华诚先生在《山是山,水是水》一文中写道:“我喜欢收集毛边书。毛边书,不宜于敷衍翻阅,只适合慢条斯理闲品。”“读毛边书,一手捧书,一手执刀,刺啦刺啦割开两页,读完,再刺啦刺啦割开两页。这就让阅读也具有了手工的性质……”

    那是多么美妙的体验呀!初识毛边书,我的情绪变化居然如此跌宕起伏:不解、期待、温暖、满足与自豪。我边看边裁,既有一种短暂等待的喜悦,又多了一份乐趣和雅致。它让我在信息时代的阅读中,回到过去的那种书与人、物与我、情与意的交融中,并体会到了人的情意,书的韵味。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