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好农村路”等政策的落实,城乡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各类交通设施实现无缝连接,使得“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大大促进了城市居民向乡村流动,沿途的美景和宁静的乡村环境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开平乡村旅游热度渐高,乡村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体验越来越多元,吸引了八方游客。在村里喝咖啡,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很多乡村咖啡馆成为“网红店”,吸引城市人群到访“打卡”。在乡村振兴和咖啡行业走向下沉市场的大背景下,一众创业者开始投身“村咖”,在城市远郊或乡镇地区开设咖啡馆,为整个行业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渐渐成为一种文化消费趋势的“村咖”,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动案例,也是开平农文旅融合模式探索的成功实践。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开平“村咖”,探寻其中特别的“香气”。
文/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图/受访者提供
慢享时光
“村咖”成为
都市人的“避风港”
驱车驶进塘口镇塘口圩,经过连片稻田和耸立碉楼,蓝天白云下,一家家颇具特色的“村咖”出现在这幅美丽的乡村画卷里。“乡遇民宿”的“蛙鸣咖啡”,其别致的庭院有稻田、鱼池、竹椅、绿树,成为民宿客人的“心头好”。隔壁的“懒猫小铺”是一幢三层小洋房,周边游客玩累了喜欢来这里点上一杯咖啡歇歇脚,体验慢生活的情调。
“‘蛙鸣咖啡’一开始只是作为民宿的配套设施,没想到这么受游客欢迎,近两个月的营收比民宿还要多。”“乡遇民宿”主理人谢沃根表示,每周都有来自各个城市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也为民宿和咖啡馆带来流量,形成了良好口碑与客流增长的良性循环。“来‘打卡’的不只有年轻人,还有带着小孩的家庭,他们普遍都是都市人,来这里享受独属乡村的宁静。”谢沃根说。
“开办‘懒猫小铺’的初衷,是因为我们夫妻二人喜欢咖啡。”“懒猫小铺”主理人黄国洪表示,他们享受在闲暇时光里一杯咖啡、一本好书相伴的宁静,喜欢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得温馨、有格调,于是萌生了开办一家咖啡馆的念头,希望它能成为自己生活态度的延伸。“通过咖啡馆,我们结识了很多同样热爱生活的人。不少人对忙碌的都市生活感到厌倦,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放松一下。”黄国洪说。
城市咖啡用来“续命”,乡村咖啡适合放松。对于城市消费者而言,“打卡”“村咖”,成为一种逃离都市喧嚣、享受片刻宁静的放松方式。相较于城市中的咖啡馆,“村咖”坐拥更加开阔的空间与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或隐匿于群山,或依偎于稻田,或静谧于小河、果园,这赋予了“村咖”独特的视觉魅力与闲适氛围。
位于塘口镇以敬村委会的谢永宽故居“稻田咖啡”便是完美呈现乡村美景的一个生动例子。“‘稻田咖啡’在装修和布置上,尽可能降低咖啡馆的存在感,让游客把注意力放在乡村氛围上,把乡村环境‘原生态’‘无滤镜’传递给游客。”谢永宽故居“稻田咖啡”主理人谭文彬说。
“晴朗的天气,蔚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这些都是我在这家‘村咖’遇见的美好。”这是一名网友对谢永宽故居“稻田咖啡”的点评,看着山、望着水、闻着咖啡香,这种乡野间的松弛感,是都市人爱上“村咖”的重要原因。
“村咖”不仅提供了高品质的咖啡和舒适的休闲空间,更提供了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慢生活方式,使得“村咖”迅速成为开平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
“归巢”之旅
年轻人在乡村找到“归属感”
走进赤坎镇永坚村村口的“有树有屋”咖啡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大门,像素游戏机整齐排列,旧港星海报边角微卷,老式电视机上盖着布套……“6年前,我们夫妻俩就想要开一家咖啡馆,去年初,我们终于决定辞职回来开咖啡馆。”“有树有屋”咖啡馆主理人陈维炜说,自己曾在朋友开在广州的咖啡馆系统学习咖啡知识,妻子则负责做自媒体运营。
“‘村咖’的优势之一就是租金便宜。”陈维炜介绍,“有树有屋”咖啡馆原址是一个荒废的碾米站,他和妻子在村民处“淘”来一些旧物品后开始着手装修。“近一年来收支基本持平,有时还能稍微赚一点,这是我没想到的。”陈维炜表示,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妻子的自媒体运营得当。“我们的自媒体账号内容是夫妻日常创业过程,流量还不错,能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我想是因为和他们产生了共鸣。”陈维炜告诉记者,辞职回来开咖啡馆这个决定,并不被周围的人理解。“我想,这也是很多年轻人面临的困境,想去创业却又因为身边人的声音而畏惧。我们的例子证明,年轻人回乡创业是有很多机会的。”他说,在乡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让自己的家乡更出名,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在这里工作我很满意,收入不错,同事中有很多年轻人,大家的共同话题也多。”塘口镇宅群村村民小方去年在“蛙鸣咖啡”入职,他表示,之前自己在城里工作,既辛苦又没有归属感,闲下来的时候总有种落寞的感觉。“这几年,塘口镇变了样,家乡文旅发展这么火热,我才有机会找到这样一份‘家门口’的好工作。”他说。
近年来,开平市不断加大对咖啡行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力度,持续推出咖啡茶饮行业技能提升培训,让学员们学习咖啡的起源、种类、产地、风味等基础知识,教授学员如何从咖啡的香气、味道、口感等方面评估咖啡风味。
冯炳培是“纯粹咖啡”的主理人,也是开平市人社局招募的咖啡培训导师之一,他接触咖啡行业已有15年之久。“咖啡不同于奶茶等饮品制作,对于从业者的技艺和知识背景有较高要求。现在很多年轻人想从事咖啡行业,却缺乏系统的学习。开平市人社局精心筹办的咖啡培训班,为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咖啡知识宝库的大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冯炳培说。目前,冯炳培有8名年轻咖啡师学徒,未来,他想让年轻人到乡村寻找机会。“开设‘村咖’是咖啡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趋势,我相信,这些年轻才俊能够成为‘村咖’浪潮中的先锋。”他说。
★专家声音
五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教授何浏
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讲好侨乡故事
当前,游客去“村咖”“打卡”成为一种潮流。然而,“打卡”带来的只是流量,来得快,去得可能也快。要把流量变为“留量”,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
“村咖”经营者应注重提升咖啡的品质和口感,保持饮品的独特性和高品质,不断创新饮品菜单,探索“咖啡+民宿”“咖啡+文创”“咖啡+非遗”等多种融合模式。可以与当地农户合作,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开发特色农产品伴手礼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政府部门应通过“串珠成链”的方式,串联不同特色的产品供给,形成风格各异、一应俱全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避免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要留住“流量”,还需要依托乡村特色资源,结合文旅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注重品牌形象塑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讲好侨乡故事,提升“村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例如,举办侨乡乡村音乐节、侨乡农耕体验活动等,增强消费者对侨乡“村咖”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