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风雨路,砥砺奋进新征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75年前,祖籍江门的雷洁琼在北京出席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与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贡献良多。
如今,在雷洁琼的家乡江门,政协工作同样在这片土地深耕。作为全国较早建立的地方政协组织,自1955年5月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至今,市政协的界别已由初期的20个增加至30个,委员人数从57名发展到347名。
一直以来,市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职能优势,不断探索人民政协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踏上新征程,市政协将坚持以守正创新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的“政协故事”。
文/皇智尧 杨双云 图/皇智尧 朱磊磊 毕松杰
A
坚持党的领导
把握正确前行方向
一曲澎湃激扬的交响乐,总有主旋律引领。实践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成立人民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始终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政协工作,大力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采纳政协意见建议,确保市政协在政治上有地位、工作上有作为、履职上有活力。早在20世纪90年代,市委就制定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的相关文件,并首次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推动江门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有了基准和标杆,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数十年来,市政协始终坚持“党委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自觉做到重大事项提前向市委请示、重点工作主动向市委报告、重大活动及时报市委批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
这些年,市政协率先在全省地级市中召开全市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创建了“党建引领深调研”品牌,在市政协全体会议期间设立临时党组织,制定加强政协党建实施意见等12项制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政协工作提质增效;这些年,市政协建立起“市政协党组—功能型党委—各专门委员会功能型党支部”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的实施,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
数十年来,市政协初心不忘,发展根基愈发坚实。
今年4月,市政协“书香政协·悦读五邑”读书活动首次从线上“搬”到线下,近50名市政协委员、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围坐一堂,以读书热度提升建言深度,以读书成效提升履职实效。从2022年至今,“书香政协·悦读五邑”读书活动已成为市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更好凝聚共识、共同学习提高、深化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而这也是市政协党建引领强队伍,锻造履职“硬实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政协先后打造“机关学堂”“委员讲堂”“专家讲坛”等工作品牌,构建全覆盖、多层次、有侧重的常态化学习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助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市政协还充分发挥中共党员委员的作用,加强中共党员委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与非中共党员委员的沟通联系,打造“党员·委员·会员驿站”,激发全体党员、广大政协委员、工会会员履职为民、干事创业激情,带动工、青、妇组织建设。
示范带动强引领,市政协的履职实践也深刻影响着全市政协系统。例如,市工商联指导创建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四好商会”40多家,探索建立了全市首家侨资民企党校——鹤山雅图仕党委党校,成立全省首个非公经济组织产业链党委——新会陈皮产业链党委,为江门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今天的市政协,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工作谋划、职能履行、自身建设等各方面,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凝聚起“政”能量。
B
履职尽责担使命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遵循。一直以来,市政协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务实高效组织好各类协商议政活动,积极建言献策,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当前,实施“百千万工程”是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江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出路。今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立案的313件提案中,超五成提案与“百千万工程”相关,其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被确定为年度“一号提案”,由市委主要领导领衔督办。目前该提案的多项建议已得到不同程度落实,有力促进了“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锚定“头号工程”发力,这只是市政协履职尽责担使命、助推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市政协成立以来,广大市政协委员、市各党派团体、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运用政协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多种形式,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各种平台,积极建言献策,助推江门经济社会发展。
早在2010年,市政协便创新设立“一号提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副市长领衔督办,市政协主席会议集体督办,并形成以“一号提案”为龙头,以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和其他重要提案为重点的工作格局。近十年来,市政协共立案交办提案逾2000件,其中“一号提案”涵盖了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制造业发展、园区建设、侨务工作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和2023年的市政协“一号提案”连续聚焦“侨”文章主题,推动江门举办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助力江门率先落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建立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推动全国首部专题为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立法的地方性法规《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出台等。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2023年市两会期间,市政协首次开设“委员通道”,邀请委员走到话筒前,直击热点话题,畅谈履职心声,传递江门政协好声音。两年来,20多名委员先后走上“委员通道”。他们群策群力,既有围绕抢抓“大桥经济”机遇、推进“百千万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发展大局方面的建言,也有涉及百姓生活的民生热点话题建议,一批批“金点子”转化为一份份有温度、有厚度的履职答卷,彰显出协商民主的活力与生机。
纵观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市政协始终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每年研究制定协商计划、民主监督计划、重点提案督办分工“三大履职计划”,不断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增强协商能力、提高协商质量、提升协商成效,形成了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主席会议为重点,以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对口协商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新格局。近年来,市政协还先后打造了“委员议事厅”“委员通道”“委员重要建议直通车”等工作品牌。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市政协始终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根本政治立场,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助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此外,市政协还积极参与公益捐赠、结对帮扶等活动,发动委员踊跃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助力民生改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市政协连续20多年举办“送医送药下乡”活动,足迹遍布各县(市、区),为当地群众提供义诊、赠送药品,服务群众逾万人;2007年,市政协向港澳乡亲发起“扶困助学”捐款活动,设立专项扶困助学金,至今已连续发放17年,共奖助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超3800人,奖助金额合计超1060万元……坚持履职为民,市政协交出了一份有为答卷。
C
改革创新谱新篇
打造协商工作品牌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强调“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协商这个主责主业,市政协坚持守正创新,在加强协商民主建设上深入探索,创新打造了一批协商工作品牌。
“我们将认真研究企业提出的诉求和建议,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上门走访企业的近3个小时里,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一项项关于经济发展的共识和良策就此产生,推动了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和生机活力。
这是不久前邑商·市长面对面协商活动中的一幕,也是今年市政协创新探索“1+N”交流模式,即“1次邑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和N次市领导走访邑商企业交流活动相互支撑”的具体落实和深化。这样的政企协商新模式,是市政协改革创新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政协不断拓展协商形式——2020年,市政协创新打造“众人议事厅”协商平台,后升级为“委员议事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节目形式,紧扣群众关切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邀请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与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利益相关方代表等“面对面”坦诚协商。截至目前,已开展14期节目议事,并形成89条协商清单,相继推动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学前教育“5080”攻坚目标、建成各类公园超1700个、实现主城区小汽车公共停车位总量增长率超200%等。
近年来,市政协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优势——2022年,市政协探索打造具有政协特色的应用型智库,邀请来自省、市各行业领域的58名知名专家学者、头雁领军人物,成立市政协智库。两年多来,智库专家的身影出现在市政协各类调研、研讨会中,实现100%重点调研课题有智库专家参与,推动市政协形成了一批高水平“金点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市政协改革创新之风,在全市各级政协组织中吹拂:江海区政协在全省创新打造“1+5+N”模式的“三级协商平台”;新会区政协成立全省首个县(市、区)级提案工作研究会,建立并完善“上门征集提案线索”和“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制度;台山市政协整合一线履职资源,根据基层协商的功能性需求创新成立委员联络站,相继设立“海岛委员联络站”“港澳台侨委委员联络站”……
近年来,市政协还把委员工作室作为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以专门委员会、界别为主体,先后成立了9个委员工作室,为委员搭建履职新平台,也拓宽了委员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切实打通履职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至2024年,市政协还分别创新开展“调研质量提升年”“履职制度落实年”“民主监督推进年”活动,以实际举措推动政协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门实践。
D
广泛凝聚共识
画出发展最大同心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人民政协要凝聚共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市政协凝心聚力服务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今年4月,市政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开展“我在侨乡种棵树”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动员现任政协委员、历届政协委员、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机关干部捐款110余万元,在蓬江区观澜湖公园地块合力栽下紫花风铃木、凤凰木、白兰等岭南特色乡土乔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携手社会各界共“植”绿美江门。
5月8日,市政协又迎来一件凝聚发展共识、汇集前行力量的盛事——市慈善会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公益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由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首期捐资100万元发起,并联合市政协提案工作研究会、市慈善会共同设立,将支持邀请专家或研究团队围绕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问题性、实用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等。据了解,这是我市成立用于支持开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调查研究的首只公益基金。
这是在江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市政协唱好政协和谐曲,共画最大同心圆的生动缩影。
“牵手”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有“中国侨都”之称的江门,有着众多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市政协便坚持每年召开2—3次港澳委员座谈会,向委员通报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市政协履职工作情况,介绍市政协履职工作重点,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港澳委员充分发挥“双重积极作用”,主动投身家乡建设,牵线搭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带动更多港澳乡亲、海外侨胞回江门投资兴业。2018年,创新邀请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列席市政协全体会议,并组织召开座谈会,现已连续7年邀请61名海外华侨华人回乡。2019年,又创新邀请港澳新生代列席市政协全体会议,加深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联系,推动江门“侨优势”转为“侨动力”。
“牵手”各党派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单位、政协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市政协积极为我市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政履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实施市政协党组、办公室、专门委员会与党派团体的“三级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市政协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会议,邀请党派团体参与制定实施“三大履职计划”,推动100%的重点调研课题有党派团体参与,56%的重点提案由党派团体提出,41%的社情民意由党派团体反映。
“牵手”社会各界——早在1989年,我市便成立了历届政协委员联谊会,这是由市历届政协委员自愿结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旨在加强历届政协委员之间的联系,团结热心政协工作的各界人士,搭建建言献策的平台,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2001年,市政协书画院成立,成为市政协联络历届政协委员中的书画家及国内外江门籍书画界知名人士的平台。近年来,市政协还建立常态化联系委员企业制度,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带头走访市政协委员、委员企业,面对面与委员交流,收集反映了一批发展诉求,均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转相关部门研究落实。
砥砺奋进新时代,凝心聚力新征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市政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的“政协故事”的新开篇。
当前,市政协正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加快实施“三大履职计划”。据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政协将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包括召开专题座谈会、开展专题视察、举办人民政协发展历程展和艺术作品展等活动,真切反映新时代侨乡人民奋进新征程的生动实践,深情回顾侨都政协事业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人民政协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的精神风貌,更好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