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新机遇 新江门——庆祝新中国成立7521/2024-09-24/A07/18361727108230585.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座理想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9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显微镜”下看江海
一座理想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

江海区为少年儿童营造舒适生活圈,打造品质幸福之城。图为江门儿童公园。 郭永乐 摄
乘着“大桥经济”东风,德森江门新质生产力基地在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区正式投产。 受访者供图
夜幕降临,生活在江海区的市民享受惬意夜生活。 受访者供图
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江门船厂户外博物馆成为年轻时尚街区。 李祥尊 摄

    假如有一架巨型显微镜,微观江海,放大倍数,拉长观察期至75年,你会看到什么?

    看西江畔。从1955年,江门造船厂生产出第一批木质客船,到2021年变身“没有屋顶的户外博物馆”,夕阳晚照,船坞依旧,废弃的“大块头”变成了年轻人的“小确幸”;

    看田园边。著名新闻人陈锡添笔下“水稻泛金、荔枝燃红”的外海,刷新成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这里如今现代摩登、企业林立,被赞美为江门的“小特区”;

    看社区里。20世纪90年代建在半山腰的8层高档小区——新南里小区,在历经十年管理瘫痪困境后,再次靠着细之又细的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成为江门市级“美好家园”小区;

    ……

    风雨征程,伴随着新中国的巨变,江海也在一步步书写发展奇迹——从农村变成中心城区的“外围”,再到如今成为中心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跨越75年的光影,江海区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哪一只蝴蝶在振动翅膀?用流行的互联网词汇来说,江海服务的“颗粒度”有多细?

    江门日报记者 胡晴晴 何榕 陈婵

    “颗粒度”原先为胶片成像术语,指感光底片经曝光洗印以后,形成影像的银粒粗细程度。“颗粒度”越细,表明细节越详尽,越有助于问题解决。

    A  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城

    记者微观江海:江海是一座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城”,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托起梦想的那些人,往往善于细颗粒度管理,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与毅力。正如绣花般,将细密的针脚连成线,再构成图,既复杂又枯燥,需要绣花者保持心静神定、不急不躁。他们不怕显微镜倍数放大,因为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晒”。

    作为江海区经促局局长,网名“熊出没”的黄伟雄也经常在朋友圈“出没”,如今“打广告”的速度也越发勤快。记者随机截取了几条:

    7月19日,“火热——天倬智能家电全智能生产线快速落成中,致力于打造技术、质量、效益一流的数字工厂!”

    8月16日,“沙河东路——华秋、生动力在打桩,优必思在拆棚,芯联电、裕威昌在试产,迪斯利已经投产,江海区的空地不多了,来吗?”

    8月29日,“每天都不一样的天倬智能家电——几天不见,车间、临时展厅、检测中心又让人眼前一亮!”

    江海为何如此“火热”?让局长如此“上头”?

    这不得不提江海的“前世今生”。新中国成立伊始,江海仅有几家小型碾米厂、打铁店、木器店等小作坊;1992年,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吹拂南粤大地,江门高新区应运而生。

    30多年后,江门高新区不负众望,成了高企云集、厂房林立、产城融合的“理想之城”。“理想之城”的背后,正是政府对服务企业的极致追求,是对产业经济工作“颗粒度”的精细打磨。这样的“打磨”,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各地都在提“保姆式”服务,江海区在重大项目服务上,创新性推出了“一个重大项目,由一个责任领导,带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现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全程跟进,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又如,为了吸引企业落户,江海区秉承“该花则花、能省则省”的原则,利用专项债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从0到1”建成了安全应急产业新城。2021年以来,江海区累计投资50多亿元、修建道路38条,不光有“大动脉”,更有“毛细血管”。正如住建部门一位干部所说:“打通‘断头路’,不管大小企业都要‘上大路’。”

    再如,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江海区紧跟时代步伐,推出了全市首个惠企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已超过17万人次,‌成功为900多家企业提供了政策智能查询与无感匹配功能,改变了“企业找政策”的传统模式,让政策主动“送上门”。

    政府对企业“念念不忘”,企业对政府亦是“连连回响”。

    “我去过很多地方,被江海区的服务感动了。”天倬智能家电人力总监张聪勇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分享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前段时间,公司大楼验收时,我们与建筑商沟通遇到了麻烦。我们觉得这不关政府的事,也不好意思找政府解决,没想到政府相关负责人听说这件事,主动提出帮助,并协调相关方现场解决问题。”

    类似的故事还不少。“我们在外睦路出货与物流不太便利,车辆从外睦路出来后要绕行很远的一段路,才能进入主路,影响了企业出货时效和增加运输成本。如今,彩虹路开通后,物流车辆完成装卸货后可直接上主路,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与时间,省时又省力。”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尧水清说。

    B 织就幸福的品质之城

    记者微观江海:江海是百川汇海的“品质之城”。海是最聪明的水,因为它知道,主动守在最低的地方,于是长得最大。“小江海”的“大格局”,就是守在民生一枝一叶关切的最低处,从一餐一饭的点滴小事中来,从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中来,从古树榕影的乡愁情怀中来……

    如果幸福有味道,那会是什么滋味?

    在蓬江长大、江海工作的熊伟光,难忘那一口“外海味道”:“在我小时候,那时还是骑自行车的年代,妈妈带我去外海吃云吞,当时觉得外海好遥远啊!但是我一咬下那个云吞,太好吃了!那个味道让我记到现在,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云吞。”

    如今,江海交通四通八达,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远方”,人们从五湖四海奔赴江海。如何把这种幸福滋味再放大,用更细的“颗粒度”,将群众的“小确幸”汇聚为“大幸福”?作为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熊伟光把目光瞄向彩虹社区。

    拉近“邻距离”,汇集“邻聚力”。2023年7月,江海区、外海街道、彩虹社区三级联动,打造出集“休息、服务、问需、提升”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幸福邻里汇”。

    来到“幸福邻里汇”,幸福在这里触手可及:上午,海伦湾小区居民黎伯陪着外孙在亲子阅读区看故事书;临近中午,社区居民贤姨将亲手制作的猪脚姜送到“邻里食堂”,提供给老友品尝;下午2时,外卖配送员周建华走进“邻里食堂”餐饮区,花费12元获得一份菜品丰富、分量足的美食;晚上,在一河之隔的中山古镇某灯饰厂工作、在江海区居住的李依在“幸福俱乐部”喝茶拉家常,其妻子则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

    这样细致入微的幸福,可感可数。上线一年多来,“幸福邻里汇”联动部门单位、整合周边社区党组织资源以及社会机构,为居民开展了“点餐式”服务200多场,服务群众约4万人次。

    从一枝一叶的小事切入,一点一滴勾画好民生大事,江海在“绣花功”里彰显精微“颗粒度”。

    作为有追求的品质之城,为了建好江门儿童公园、城央绿廊等“民生大工程”,江海区直奔一线城市“取经”,只为“把最好的城市空间还给市民”;

    作为懂情怀的品质之城,江海区在下沙公园建设期间,专门为古树“让路”,只为保留“原生态”场景“古墙榕影”,留住下沙原住民的乡愁;

    为了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江海区今年秋季上新的高新一小,用心配齐了“文化餐+健康餐+智力餐”,家长孩子参观后赞不绝口;

    让居民住得安心,新南小区党支部还为小区76个楼栋安装新楼号牌,新更换的楼号牌加入社区标志,抢眼醒目,更具识别度,亲戚朋友、外卖配送员找地址一下子方便多了;

    ……

    在江海,幸福的“颗粒度”,粒粒分明。

    C  亮出本色的魅力之城

    记者微观江海:幸福的江海,是彩虹色的。魅力的江海,也有不同的颜色。那是深圳江海汇闪亮的一抹克莱因蓝,是火热江海里热情的一团红,是江门河波心摇曳的橙色霞光,是江海夜市里烟火气的斑斓……亮出本色,这座“魅力之城”,正在被看见。

    从《火热的江海》系列微信推文底下,越来越火热的评论区,足可见今年夏天,江海着实“火了一把”。

    75年,与魅力江海共成长。

    有人说,这里“通江又达海,幸福滋味多”;有人说“江海天地宽,漫看云卷舒”;有人说“人人都不看好你,可你偏偏最争气”;有人说“昔日江海‘小岛’,今日时尚‘小特区’”……

    75年,在魅力江海喜相逢。

    网友“Rex”说:“三十年蓦然回首,从沧海桑田到高楼林立,从人烟荒凉到烟火鼎盛,从小散乱污到产业集群,从河南长堤到西江外滩,一代江海人成就江海的一代,多少创业者在这里成就梦想,多少新江海人在此安居乐业,这是一个英雄地,更是归属地,还是梦想地。”

    网友“小雪”说:“2006年底来江门买了房,千挑万选选中江门河南岸,应是缘分。我在府西鱼塘边上班,见证了府西几年间从荒芜到江海中心城区的蜕变,历经高新区积水道路的改善,一切越来越好,给政府点赞。”

    75年,来魅力江海看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江海区从改革开放初期零星的外资、民营企业兴建投产;到初步形成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5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重镇;再到以工业立区,创新为魂,云集超5000多家工业企业,世界500强纷纷落户的国家级高新区,改革与开放一直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蓬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江海的发展成果,被新老江海人看在眼里;江海的服务“颗粒度”,也被实实在在地“摸到了”。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江海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导入,近三年约60%投资都来自珠江口东岸,但大部分的东岸企业家还不知道江门江海。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破局?致广大而尽精微,仍需升级服务“颗粒度”。深化改革,江海区各有关部门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向深圳和先进地区“尖子生”看齐,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并拿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妙招,致力于让江海城市品牌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把“江海汇”江海制造形象店落户深圳,通过展销结合方式展示“江海制造”的优质产品,让人们走进一间店铺,感受双城生活;以“江海诚选·口碑”为主题,开展2024年度江海好店评选活动,多维度评选江海“好口碑”商户,塑造推广城市品牌形象;筹备开展“江海请你出个名”地名征集活动……

    始于心,践于行,工于精。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面对“大桥经济”的“泼天富贵”,“小而精、小而美”的江海区,正以“烹小鲜”的用心,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挺立潮头,勇当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排头兵”。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