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新会会城,青翠的圭峰山下,树荫婆娑的紫云路旁,有一家深耕装饰吊扇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门市新会区藤森五金电器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藤森五金”)。
年销量超百万台,年产值近2亿元……在江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藤森五金以其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持续创新的发展策略,在全球装饰吊扇中崭露头角。
然而在20多年前,藤森五金创始人吕兆基只是经营着一家普通的包装厂,为何转移企业发展赛道?历经两次行业“洗牌”,藤森五金如何成长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装饰吊扇制造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进藤森五金,倾听该公司的奋斗故事。
历经两次行业“洗牌”
藤森五金的故事始于2002年,彼时,深耕包装行业的吕兆基敏锐地捕捉到了五金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从熟悉的赛道进入相对陌生的五金制造领域。
对于吕兆基而言,重新开始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并存。“这一决策充满了挑战性,因为五金制造行业对技术、工艺和市场需求有着极高的要求。”吕兆基说。
在创业初期,藤森五金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藤森五金需要快速熟悉并掌握五金制造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藤森五金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前我们是纸品制造商,现在我们成了五金制造商,面对陌生的市场,我们需要重新开拓,但我相信只要愿意坚持,便一定会成功。”吕兆基说。
2003年,SARS疫情来袭,整个装饰吊扇行业几乎停止运转。这对于成立不到一年,急需开拓市场的藤森五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藤森五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吕兆基反复思考要如何在SARS疫情结束后在市场站稳脚跟?如何在行业“洗牌”后脱颖而出?吕兆基给出的答案是苦练“内功”。为此,他带领团队不断摸索、学习,逐步掌握了五金制造的关键技术,并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
SARS疫情结束后,凭借过硬的技术,藤森五金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到2006年,我们的客户趋于稳定,在行业内拥有了一定的名气。”吕兆基表示,“为了开拓更多海外市场,我每年都去香港参加行业相关的展会。”通过参加展会,藤森五金不仅展示了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还结识了众多潜在客户,这些交流活动为藤森五金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整个行业面临再一次“洗牌”,已奋斗数十载、即将步入退休阶段的吕兆基,决定将“接力棒”交给儿子吕文钊。面对行业第二次“洗牌”,吕文钊给出的答案是走出国门看看。
“一定要走出去看看”
交出“接力棒”并不是吕兆基仓促的决定,而是对吕文钊充满信心。从2011年开始,吕文钊便开始参与藤森五金的运营,从采购到研发再到开拓客户,他脚踏实地一一摸索经验,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坚韧与勤奋,更带来了年轻人特有的视野与勇气。
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吕文钊深知,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主动出击,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吕文钊坚定地说。这一理念不仅成为他个人的座右铭,也引领着藤森五金不断前行。在新冠疫情之前,吕文钊和他的团队就开始频繁地出国考察,深入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吕文钊说,“我们必须亲自去当地市场,看看我们的产品是否真的受欢迎,了解为什么有些产品销售得好,有些却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吕文钊和他的团队走访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他们都会深入当地的市场,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当地的经销商和客户深入交流。他们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千差万别,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各不相同。
“比如,有些地方更看重产品的外观设计,他们希望产品能够成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而有些地方则更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吕文钊说,“我们必须根据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我们的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
通过一次次的出国考察和市场调研,吕文钊和他的团队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还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资源。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源为藤森五金在全球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藤森五金装饰吊扇已多年销量超过百万台。
在藤森五金的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企业深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为此,藤森五金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专注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藤森五金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这些新产品不仅具有更高的性能和质量,还满足了客户对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一家普通的包装厂到全球知名的装饰吊扇制造商,藤森五金经历了两次行业“洗牌”的考验和磨砺。去年秋季,藤森五金在广交会上收获了欧洲和东南亚客户,开拓了新的市场。“我们期待在今年广交会上再次与客户相聚,共同开拓全球市场。”吕文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