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钟珍玲)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新会区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加大对无证培训、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近期共处罚三起违规培训行为。教育部门提醒,学生和家长要理性看待培训,慎重选择培训机构。
据介绍,三起违规培训行为包括利用无证机构及组织人员违规开展非学科类培训、利用居民楼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培训中心以托管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存在一定危害性及安全隐患。近年来,新会区教育部门大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接下来,相关部门将持续强化联合监管执法,一方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拓展问题线索来源,强化社会监督,对违规培训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另一方面,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互联网+监管”,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将违规培训的机构和个人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就如何正确选择培训机构,避免“踩雷”,新会区教育局特别提醒,学生、家长要选择持证培训机构,不参加无证培训活动,并做到“三看”:一看是否有公示的《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培训机构的名称、地址和办学内容等是否与证照上载明的内容一致;二看场所是否适合学生学习,如清洁消毒、消防安全等是否达标;三看教学情况是否和宣传的一致,是否超出办学内容范围。尤其要注意不参加以“咨询”“托管”“住家教师”等名义开展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不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参加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不报读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课程,不一次性缴费超过5000元。警惕培训机构低价促销、优惠打折、虚构教师资质、夸大培训效果等诱导消费行为,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报读培训课程和缴费,不将培训费用通过微信、支付宝等交到机构其他账户,交费时要和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2021年修订版)》。
★相关链接
三起违规案例
利用无证机构及组织人员违规开展非学科类培训
钟某从今年5月起利用无证培训机构对多名儿童进行美术类非学科培训,新会区教育局向该机构发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处罚责令改正通知书》。今年6月,该机构注销,但钟某继续组织人员开展美术类非学科培训。今年8月7日,经区教育局查处,根据相关规定,对钟某作出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罚款1400元的行政处罚。
利用居民楼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从今年7月起,陈某组织人员利用两处居民楼违规对23名小学、初中学生开展英语相关学科类培训。8月,经区教育局查处,根据相关规定,对陈某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退还所收费用、罚款15000元的行政处罚。
以托管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某培训中心从今年5月起,擅自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暑假假期,以托管名义收取费用,对8名中小学生违规开展数学、物理、英语学科类培训。今年8月,经区教育局查处,根据有关规定,对某培训中心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退还所收费用、罚款7500元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