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毕松杰 吴明耀 粤交集宣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公路里程从寥寥无几到突破1万公里,建成全市首条城市快速路——江门大道,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16公里;圆了百年“铁路梦”,建成运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接入全国高铁网络,轨道交通里程达220公里;水运航道总里程从1978年的不足80公里跃升到1118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252公里,约占全省的1/6……
交通运输关系社稷民生,服务万千群众。多年来,江门市交通运输局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水平,优化运输生产“软服务”品质,以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加快打造“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支撑江门城市能级跃升。
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形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门经济加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容,交通建设随之热火朝天,先后经历公路大发展、水陆并进、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全面发展等多个阶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7年,蓬江大桥建成通车,拉开主城区一河两岸发展新序幕;1988年,横跨西江连接江门、中山两地的外海大桥建成通车,成为广东最早引进外资兴建的第一桥;1995年底,江门在全省率先实现公路达标;1996年,江门第一条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建成通车;2001年,新台高速建成通车,江门实现“县县通高速”;2011年,广东首条城际专线铁路广珠城际铁路正式开通,江门重回全国铁路版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深入实施交通“千亿计划”,持续构建“大交通”格局。珠江西岸最大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江门站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朝发夕至北京、香港等地;累计建成通车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等13条高速公路,形成“外引内联”的高速廊道;江湛铁路正式运营,推动江门迈入高铁新时代……
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加快打造“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全力推动江门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互联互通,全面对接融入“黄金内湾”建设。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其以长龙腾海之势打通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关键一横。据统计,深中通道通车“满月”时,累计车流量总数超过300万车次。
近年来,江门以“大桥经济”“开路先锋”姿态,积极推动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等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确保中开高速江门段12个收费站(出入口)早于深中通道通车,持续织密对接深中通道的高速路网,为江门承载深中通道所带来的“泼天流量”打下坚实基础。深中通道开通仅2月,我市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亿元,同比增长双双超30%。深中通道带来的“大桥经济”效益,让江门的城市显示度明显提升,空间战略性高度不断打开。
继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全面开启大规模钢桥面铺装,力争11月底交工验收,向着年底通车目标冲刺。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写开发强度不到6%的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地理格局,与横琴和澳门、与香港将分别实现半小时、1小时互通。
8月19日,珠江口水域下106米处,“深江1号”盾构机顺利完成既定掘进任务,标志着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顺利抵达海底最深处,这是中国盾构水下掘进的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海底掘进最深纪录。工程建成后,中国高铁将在百米海底飞驰,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首条高速铁路,届时江门与深圳实现45分钟内通达,与广州南沙实现20分钟高铁互联互通,在深圳枢纽西丽站与赣深客专贯通,可直达江西、安徽等地,在深圳北站通过深圳北至深圳机场东联络线衔接厦深铁路、广深港客专,可直达福建、上海及香港等地。展望未来,江门将进一步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跨越江海,拥抱未来。伴随以深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上的“江门号”未来可期,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为代表的“双通道”渐行渐近,越来越多的通衢大道将共同组建江门融入新阶段大湾区建设的跨江跨海通道群,全面连接全国高速铁路网,织密对接“黄金内湾”交通路网,推动江门区位优势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在大湾区中“承东启西”枢纽门户、重要节点的地位更加凸显。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加快实现
开平市大沙镇岗坪村位于天露山半山腰,是名副其实的山水茶乡。碍于交通不便,此前当地的茶产业一直不成规模,运输困难,销售不便。近年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带来转机。宽敞、平坦的道路连接起当地的茶叶种植户,吸引天露仙源等茶企落户,产业发展搭上“快车道”,全村茶树种植规模达200公顷,100多人投身茶产业,让茶山变“金山”。
市交通运输局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目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全省率先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农村公路数据核查,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化作现实,农村“出行难”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市超7500公里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连心路、振兴路”。
近年来,在市交通运输局推动下,江门上榜“四好农村路”全国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入选广东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开平市、台山市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制村通“双车道”覆盖比例达95.8%,全市100人(或20户)以上自然村通达硬底化路比例达100%。
悠悠七十五载,美好出行沧桑巨变。公共交通日臻完善,运输生产快速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多元化交通工具,极大满足了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需求,“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快实现。
8月28日,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以下简称“深江航空港”)正式启用。“从深江航空港始发,旅客最快60分钟即可到达深圳机场T3航站楼。此举将助力构建‘空地联动’的现代化双城综合交通体系,为深江两市的产业协同、民生互惠注入新动能。”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中通道开通后,江门至深圳机场的通行时间大幅缩短至1小时左右。市交通运输局推动在深中通道“延长线”上建设深江航空港,并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当天,推动开通深江机场快线。同时,随着深江航空港的启用,深江机场快线也同步加密,运行班次增加至每天往返32班。
市区出行不只可以打出租车,还可以“打”辆公交车。江门公汽公司推出“预约公交”,市民只需在出行前1小时通过小程序预约,下单成功后,乘客只要及时前往上车点,便可乘坐公交车直达目的地。“预约公交”上线不足5个月,注册用户量突破5万人。“预约公交”是市交通运输局运用“互联网+公交”创新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我市累计开通定制公交线路近百条,推出“园区出行通”“高铁快线”等个性化定制服务。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活,一头连着生产。滔滔西江水,船帆林立,在高沙港,堆场的拖车来往穿梭,码头的吊机起起落落,让一个接一个集装箱搭上了组合港的驳船,直接在深圳搭上国际市场的快船。“2023年,我们的吞吐量同比增长13%,这得益于便利的组合港模式,还吸引了更多湾区城市的货物在我们这里集散。”该公司企业商务部经理吕乐文说。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推动江门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智慧码头——江门高新港公共码头;崖门出海航道船舶通航能力提升至2万吨级,相继开通江门高新港、高沙港、新会港至深圳蛇口港、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的“组合港(一港通)”航线5条。经过多年发展,江门港成为全省第六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大港。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市交通运输局将继往开来,聚焦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和“大桥经济”,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建设现代化新江门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