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九届亚太茶茗大奖(红茶组)专家感官审评暨2024祁门红茶茶王赛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举行,鹤山市桃源镇艺华茶场出品的“非遗手作”荣获金奖。
艺华茶场负责人吴艺华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鹤山红茶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乡村工匠工程师,更是鹤山众多在田间地头努力耕耘、以自身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农人”的其中一员。
自去年以来,鹤山市聚焦“百千万工程”,坚持把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育好用好农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专家,发挥本土人才带动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鹤山市提出,要扎实开展“百村共兴”行动,构建符合鹤山实际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支持各镇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红茶、花卉、果蔬、水产、丝苗米等现有产业逐步上规模、上水平,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乡村文旅、民宿经济、都市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
要实现上述内容,“三农”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鹤山市通过组建成立鹤山市农业产业技术指导组、创建相关志愿先锋队、组建农村科技特派员(鹤山)团队等方式,积极推动“三农”人才的培育与下沉,让农业专业知识更好地走进田间地头,助力农户获得农技“良方”,推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鹤山市积极培育壮大“新农人”,让“新农人”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当地农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鹤山市还依托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农技服务乡村行等平台积极引导“新农人”等鹤山“乡土专家”开展线上农技推广和产业指导直播活动,内容覆盖鹤山市茶叶、蔬菜、花卉等产业,去年至今共开展相关活动25场,发挥了本地乡土人才作用,带动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
此外,鹤山市在持续推动科技人才投身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优化农业人才格局引领科研发展方向取得良好成效。其中,鹤山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809人,认定省级“农村乡土专家”84人、乡村工匠144人;去年,鹤山市共有2人获评“江门市十大高素质农民”称号。鹤山市轩宝农业公司生产管理负责人麦健辉获得2023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十大优秀“短视频+农技达人”称号,他还在2023年获得“广东省第一批100位传播力广、带动力强、技术过硬的农村乡土专家”称号。
接下来,鹤山市将继续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加强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和新品种、新理念引进,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舜同 陈佩筠
通讯员/麦娥英 施斌麟 冯志峰 林丽贤
工作亮点
如今,“新农人”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如何运用自身技术积极赋能乡村发展、助力鹤山农业高质量发展?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位“新农人”,了解他们的创业故事以及各镇街助力“新农人”发展的有关做法。
坚持手工制茶
“茶人”匠心焕发“老树”新香
10月6日凌晨5时,桃源镇艺华茶场的工作室里依然灯火通明,“新农人”吴艺华守在茶盘前,认真地通过手工的方式对茶叶进行“萎凋”。“熬夜制茶对我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要坚持用传统制茶技艺制茶,因为这既是确保出品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弘扬鹤山红茶文化的基本要求,再苦再累,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吴艺华笑道。
出生在鹤山市宅梧镇的吴艺华对于制茶有着浓厚的情怀。他在退役返乡后曾从事多个行业,但在他的脑海中却始终忘不掉小时候父亲炒茶、制茶的画面,终于,他在2014年底向鹤山资深茶人李镜波系统性地学习了种茶、制茶等技术,开始了自己的茶农生涯。
2021年,一次机缘巧合下,吴艺华在朋友那里喝到了一种花香蜜味、甘甜醇滑、经久耐泡的茶,便向朋友了解该茶叶产自哪个茶场。得知茶场就在桃源镇后,他便立刻来到了位于桃源镇中心村的大坪岗茶场,当时茶场有近百亩失管,里面的茶树是种于20世纪80年代的黄枝香、黄金桂等品种,由于管理不到位,茶树长年处于野生状态,但是,这却让这里的茶树被自然驯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香品种,品质独特。吴艺华认为,这是一片不可多得的地方种质资源,便决定把茶场承包下来,对这些独特的茶树进行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艺华茶场。
“每天早上7点多我就会到茶园巡园,并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确定当天施肥量,制订‘疏枝’计划,每隔一段时间我便会再次巡园,持续做好对茶树的观察。”经过精心管理,曾经失管的茶园重新焕发了生机。如今,走进该茶场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茶树枝繁叶茂,鲜嫩的茶芽争相吐出,生机勃勃。
搞好了茶场的管理,吴艺华便开始主抓茶叶品质的把控。“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我只用有机肥料且坚决不使用农药来消杀病虫害。我甚至会利用病虫害来提高茶叶的品质,比如利用绿叶蝉吸取叶片汁液的习性来提前减少茶叶中的水分,而对于红蜘蛛等害虫,我便会与其‘比速度’,抓住茶叶成熟的时机迅速采摘,虽然会比较辛苦,但觉得值得。”吴艺华笑道。
虽然拥有特色老茶树这一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吴艺华却并没有满足于此,他通过亲自勘探茶场的土质、土壤情况以及气候环境,结合传统制茶技艺,改良试制了多款茶叶,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艺华茶场的茶叶品种有红茶、绿茶、黄茶、乌龙茶、白茶等,初步推出的品牌有野放红、野放香印、明前春眉、非遗手作等。此外,吴艺华还积极开发茶叶的多种用途,如以茶叶作主要配料烹制出菜肴“老白茶浸鸡”等。
精细化的茶场管理加上传统制茶技艺,让产品在市场上小有名气,吴艺华并没有将自己的技术藏着掖着,而是专门设计了手工制茶课程,积极向周边茶农传授茶场的管理方法和制茶技巧。“我会招募附近的村民到茶场工作,帮助他们在‘家门口’dan'yinhao就业,实现增收。我也会向他们传授一些种茶的知识,为他们今后创业、就业提供帮助,同时,也能为茶产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助力鹤山茶产业发展、为鹤山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实施贡献力量。”吴艺华说。
如今,吴艺华也在积极探索茶场从单纯的茶叶生产向农旅茶旅转型的路径,桃源镇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鼓励和支持其建立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提供更多社会化服务资源。该镇将继续大力发展绿色茶产业,探索研学基地运营模式,着力推进农旅结合、茶旅融合,以农促游、以游带农,将休闲农业发展与茶产业发展、农民创业增收相结合,着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致力回馈家乡
“土专家”为村民带来“新技术”
10月8日,记者在鹤山市轩宝农场看到,一垄垄绿油油的韭菜整齐排列、长势喜人,田间地头弥漫着阵阵韭菜独特的香气,该公司生产管理负责人麦健辉正蹲在田中,认真地察看韭菜的生长情况。
今年42岁的麦健辉是土生土长的双合镇泗合村人,2006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与农业管理专业(本科),麦健辉毕业后便一直从事蔬菜种植技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实践经验,2014年,他带着丰富的农技知识回到了家乡双合镇,扎根农村一线。
“我从小就热爱农业,小时候很喜欢看父亲种水稻。但过去父亲不懂得科学的种植方法,也不懂如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花了很多工夫但种出来的水稻颗粒不饱满且产量很低。为此,我在大学选择学习农业专业,想要帮助更多农民学习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增收。”麦健辉说。
麦健辉表示,如今,轩宝农场这块绿油油的韭菜地便是他的“主战场”。“韭菜种子种皮大种胚小且吸水困难,播种后出苗慢,发芽率也比较低,在等待出苗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土壤的湿度和种植环境的温度。在经过多种韭菜试种后,最终选定了适合本地生长环境的‘中韭菜’,相比于普通韭菜,‘中韭菜’更易成活,韭菜味更浓、抗病能力较强、产量也较高,深受人们的青睐。此外,我还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富硒韭菜’,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麦健辉说。
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种植经验也让麦健辉成为家乡种植户口中的“土专家”。麦健辉在去年10月开通了抖音账号“小麦农技学堂”。进入该账号主页便可以看到“作物虫害防治”“作物元素补充”“番茄常见病害防治”“辣椒紫斑病防与治”等近100条农作物种植“干货”短视频。麦健辉还利用“惠农网”,每天帮助广大农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为家乡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专业技术力量。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产业要兴旺、发展,必须靠人才。在双合镇,还有不少像麦健辉一样用自己的技术赋能乡村农业发展的农业人才,该镇立足产业发展,积极培养乡村人才。其中,该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人才新路径,推行人才“挖掘与引进齐联动”模式,围绕茶叶、粉葛等产业发展,依托镇委党校、先庆村棠密粉葛种植基地、双好茶韵农耕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扎实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该镇还加大“引凤还巢”力度,及时挖掘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目前,该镇已引进农业类硕士1名,培养广东省乡土专家5人,1名茶厂师傅获评乡村工匠生产应用(茶叶)中级工程师,培养高级茶艺师1名、中级3名、初级6名。
此外,双合镇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好彩茶业、轩宝农场两大企业为依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邀请县级农技专家实地讲授种养知识,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积极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目前,双合镇累计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0家、江门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5家、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高素质农民80名,有力壮大了人才队伍,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引入生物防治法
“新农人”让桔香更“沁心”
10月8日,位于鹤城镇小官田村的桔梦园家庭农场里一片繁忙景象,农场负责人李新察看每一棵桔树的生长情况,只见他时而将高耸直立的枝条折断,时而将遮挡阳光的枝条轻轻弯折……
“整个国庆节假期我都在为果树进行‘花芽分化’,有些高耸的枝条‘光吃饭不干活’还会抢有果子的枝条的养分,我就要折掉它了,不过这也讲究时机和技巧,你看这些高耸的枝条只是遮挡阳光,那我只需轻轻弯折便可。”李新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记者介绍种植柑桔的方法。
桔梦园家庭农场是鹤城镇小官田村委会于2020年引进的柑桔主题采摘园项目,占地约20公顷(300亩),2021年,该农场先后种下红江橙、沃柑、贡柑、泰国红宝石青柚等作物,农场除种植和销售柑桔类水果外,还兼营休闲观光等多元化内容。
“在小官田村委会的邀请下,我接管了该村一处失管已久的农场。刚到农场时,我发现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农场被鹤山工业城、270省道、325国道、江鹤高速等环抱,适合开发农旅采摘等项目,我便沿着这个思路,在农场发展柑桔种植产业,打造‘桔梦园’。”李新回忆道。
种植水果,如何防治病虫害是一大难题。李新深知,对果树喷洒农药来进行病虫害消杀容易留下农药残留,不仅对果树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以及订购柑桔的顾客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李新积极学习柑桔种植技术与病虫害消杀方法,终于让他找到了生物防治这一好办法。
“利用生物防治消杀病虫害不会留下农药残留,还不会污染环境,但其缺点就是价格高昂,市面上销售的生物防治产品在经过稀释后,可使用的量就会变得很少,要使其发挥作用,就要大量购买,其成本并不低。”李新介绍道。
对此,李新开始了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学习探索,通过多方学习,终于掌握了自主培育生物防治用微生物的技术,并在农场打造了一个培养工作室。“我把花生麸、玉米粉等作为培养微生物的主要原材料,在繁殖足够多的微生物后,我便会通过飞防的方式治理农场的病虫害。微生物富集化后会在土壤里形成团粒结构,起到改良土壤作用。如今,我可以自主培养红蜘蛛复合菌、哈茨、苏云金、白僵、绿僵、稳菌、多杀菌素等微生物,农场的病虫害消杀基本不用农药,确保水果绿色安全。”李新说。
为了帮助李新更好地打理农场,同时助力小官田村的农业发展,鹤城镇多措并举,为这位“新农人”提供了多方面支持。“我们帮助桔梦园申请成为江门市级家庭农场,并推荐李新到华南理工大学参加相关‘头雁’培训,通过组织多次农业互访交流活动,帮助他更好地提升相关技术。此外,我们还通过在桔梦园引入数字化灌溉、无人机操控等新质生产力,助力农场高质量发展。此外,还通过宣传助力等方式,帮助桔梦园招揽游客。”鹤城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冯志峰表示。
李新也用自己的行动赋能小官田村的乡村发展。“进入农场的道路较为蜿蜒且没有实现硬底化,李新便自费将其修成全长5公里的硬底化道路。此外,他还聘请小官田村村民管理农场,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同时,还向他们传授种植技巧和病虫害防治方法,让他们掌握相关技术,实现增收。如今,一些周边农场的负责人也会到桔梦园向李新请教,这对于鹤城镇推进‘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冯志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