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职学校烹饪实训部,学习烹饪一道美食,与同学一起分享;走进智能制造实训部,学习维修各类小家电,争做父母的小帮手;走进汽修实训部,学会把淘汰的汽车零部件“变废为宝”……近半年以来,我市几所中职学校的校园里活跃着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
在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全市各中小学逐步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成了越来越多中小学思考的重点。然而,劳动教育相关师资、场地、设备、教学经验等条件的缺乏,成了各中小学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那有什么学校具备这一切条件?答案是:中职学校。
为了发挥中职学校的“天然优势”,开创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局面,今年4月,市教育局牵头构建了“1+N”劳动教育体系,让4所中职学校通过签约对接的方式带动4组中小学,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江门劳动教育而言,该体系的构建是创新之举,是一次精准的资源整合。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该体系启动至今半年来,经过各组学校的努力和尝试,劳动教育普职融通“江门样本”逐步形成。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4所中职学校发挥资源优势 赋能4组中小学劳动教育
新时代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不能停留在纸面上,也不只是狭义上的“身体力行”,还包括在具体的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掌握具体、实用的劳动技能,进而对生活和未来作出更多思考。为了实现这一切,市教育局经过多方考量,决定精准发力,让中职教育资源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
今年年初,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职”)、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新会机电”)、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鹤山职校”)、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台山培英”)成为我市首批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在市教育局的推动下,4所中职学校成为“1+N”劳动教育体系中的“1”,分别带动4组中小学。
“我们希望每组学校都能按照‘1+N’模式,积极策划和组织劳动教育的研讨与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分享并推广优秀经验,引导学生学工学农,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社会服务等环节丰富劳动体验。同时,引导其他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借鉴经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留意到,在“1+N”劳动教育体系中,每所中职学校签约对接的中小学数量均不少,形成了较大的覆盖面。如江门一职与陈白沙小学、北郊中心小学、东风小学、实验中学、怡福中学、天鹅湾小学等蓬江区、江海区10所中小学签约对接。鹤山职校则与鹤山一中、鹤山二中、鹤山三中、鹤华中学、共和中学、古劳中学、沙坪中学、实验中学、沙坪三小、沙坪七小、沙坪六小、沙坪一小、鹤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等21所中小学签约对接。
开展菜单式服务 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课程
汽车维修、3D打印、制作青团……前不久,东风小学的20多位学生走进江门一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活动。
在江门一职师生的带领下,东风小学的师生参观了汽修实训车间,近距离了解汽修工人是如何维修汽车的;在3D打印室,同学们了解市级“非遗”外海生恭鲤鱼的文化历史,并尝试用3D技术制作生恭鲤鱼;在粤菜师傅工程产业学院,同学们换上厨师服装,跟着粤菜师傅们学做青团。
东风小学学生范咏怡感叹道:“原来劳动还可以和科学技术结合得这么好,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东风小学校长陈葆康表示,能借助江门一职的共建资源,赋能学校劳动教育,是十分精准的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了“喜家”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弥补了过往的众多不足。未来,两校之间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1+N”劳动教育体系中,各组学校的合作并没有流于形式,而是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学校的差异化需求,保质保量开展合作。
如江门一职为各中小学量身定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菜单式服务。“如有的学校提出想在科技劳动这一块进行挖掘,我校就开设变废为宝小汽车设计制作课程、陀螺制作课程等;有的学校想在家政类劳动方面加强,我校就开设整理收纳能手课程、心灵手巧课程等;有的学校对五邑名小吃感兴趣,我校就开设艾团、斑斓钵仔糕、台山汤圆的制作等;有的学校想让学生学习耕地,我校就与杜阮凉瓜基地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协议,解决场地问题;还有的学校提出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存在困难,我校就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江门一职学生处副主任简顺芳介绍道。
尽管开展合作仅半年,但江门一职和其对接的中小学已逐步收获成绩,里仁小学获得江门市第三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江门一职的基地建设经验在广东省第十一期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班中获得推广。
新会机电结合本校实训条件,面向对接中小学开发了《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汽车美容》《美术——扎染水拓画》《小泥匠》等10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想要在合作中真正实现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还需要中职学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双向奔赴”。除了开展活动外,新会机电还承担新会区劳动教育师资的培养,截至目前,共培训师资220人。据统计,“1+N”劳动教育体系启动以来,中小学生到新会机电参与劳动课程达1320人次,送教覆盖2850人次。
台山培英则结合本土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服务。课程包括模具加工、电子产品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直播带货等。“我们希望让中小学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玩中学,学中做,有直观的职业体验和职业启蒙。”台山培英校长容云飞说。
采访中,多位家长表达了对“1+N”劳动教育体系的认可。“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让孩子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学习和成长,能让孩子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北郊中心小学学生家长黄女士说。
各校总结经验,谋划未来 让更多中小学生感受劳动教育的魅力
作为市人大代表,江门一职商旅部主任李刚曾提出建议:发挥中职学校的资源优势,通过面向社会开放的形式,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些资源。
“‘1+N’劳动教育体系的启动让这一切成为现实,十分可喜。”李刚认为,随着合作经验的不断累积,“1+N”劳动教育体系想要持续发光发热,除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外,还要想方设法辐射更多学生,这也是中职学校未来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下一步,新会机电计划进一步发挥新会区叶银彩名教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更多中职学校、中小学,为新会本土培育更多优秀的劳动教育教师,让越来越多的新会教师能在劳动教育中“独当一面”,从而拓宽新会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升学校与合作中小学教师双向奔赴的动力,从而形成合力,把校内的劳动教育和对外的劳动教育做到更加常态化、日常化、秩序化。同时协同中小学打造劳动特色,在提炼劳动品牌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简顺芳说。
容云飞则表示:“接下来,台山培英将进一步丰富与各中小学的合作模式,有针对性地把学校专业实训材料送到各中小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指导;联合各中小学定期举办劳动教育成果展,让更多中小学教师、学生感受劳动教育的魅力,吸引更多学校加入‘1+N’劳动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