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第七届进博会按年计
意向成交突破800亿美元
加速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互促双强
国资央企锚定改革重点发力 加快锻造现代新国企
全力以赴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水中芭蕾”闪耀江门
标杆示范项目最高可获100万元补贴
江门船厂跨江桥全线贯通
包邮的风吹到了海外
有话还得“好好说”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会区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加速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互促双强

    □江门日报记者 黄胜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职教城。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南粤工匠、高技能人才,让各类人才各尽其用、各展所长。

    “经过一年多在德昌班的学习与实践,我已成长为能够独立承担从设备初始设计到最终交付全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我非常感谢学校和企业能提供这样的机会!”10月10日,江门市新会技师学院2021级德昌班实习生代表余超润在新班开班仪式上说出了肺腑之言。

    一年多的学习,让余超润收获颇丰。他通过改造零件的结构使其能嵌合适应机器的持续震动,解决了让项目人员头疼的外围零件频繁损坏问题,最后这个方案也被应用于整个项目中。

    “‘园区技校’创新培训方式,使职业技工教育更好对接企业服务需求,同时也助推了产业集群和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新会区人社局副局长何赟表示。

    产教融合 校企共育

    近年来,新会区紧紧围绕“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产、教、研、创、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截至9月底,新会区共有江门市新会技师学院、江门市新会机电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南校区、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等6所职业技工院校,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今年以来,江门市新会技师学院坚持校企共育英才。该学院与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及“新型学徒制”专项培训等形式,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和工作环境,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及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

    “通过李锦记电气自动化预备技师双制班,既可以解决企业前期用工培训等问题,又可以把企业理念及要求提前融入校内教学,不断提高学生与企业的适配度。”江门市新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涛表示。

    据统计,截至目前,新会区已创建“园区技校”培训载体50家,推出“园区技校”线上和线下课程各100多项,企业员工可结合自身需求选择学习课程,足不出户即可提升技能水平。

    何赟表示,下一步,新会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继续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加速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互促双强。深入开展“园区技校·一企一案”和“园区技校/产业学院·一园一策”巡回培训活动,就近就地为园区和企业精准培训员工,每年线上线下培训员工不少于5000人次。同时,加强产业人才集聚,持续深化相关发展模式改革,推动实体项目进驻江门双碳实验室,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职教城建设;构建一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培训产业工人不少于7000人次。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4月,《新会区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出台,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激励、引进交流机制。接下来,新会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培养与利用高技能人才。”何赟表示。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拓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渠道,新会区正积极推进广东省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致力于形成由学徒工至首席技师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至2025年底,全区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机构总数预计将不少于30家。同时,新会区还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在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方面,新会区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艺传承、技能攻关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支持其申报江门市企业首席技师、“侨都工匠”等项目认定评审。此外,新会区还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领题”制度,支持其参与重大生产决策、技术革新及攻关项目,并根据其实际贡献给予绩效奖励。

    为建立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新会区正引导企业建立以岗位价值、能力差别、绩效贡献为基础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同时,鼓励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并设立技能津贴、师带徒津贴等,以激励技能人才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此外,新会区还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力度,并探索将其纳入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提供包括直接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及人才安居等在内的全方位保障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