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促进托育幼教技能人才交流合作
“数智”赋能劳动教育
“古树老师”教写作
平安建设人人参与
“碳”寻纸的奥秘
以“球”育人 “足”够精彩
学生乐享“文化大餐”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怡福中学
“古树老师”教写作

学生们在古树的“身教”下写散文诗。 学校供图

    江门日报讯 (记者/张翠玲) 以“假如我变成了一片朴树的叶子”为主题,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美又有真情实感的散文诗?在江门市怡福中学,该校副校长、语文教师阮春明决定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让校内3棵树龄超百年的古树充当“老师”,上了一节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特别语文课。

    “跟着课文学写作”这个教学手法,阮春明已经坚持了10年,这是她第一次带着学生到户外上语文课。“这节课的主题是‘走近我心中的参天大树’,恰逢班里学生正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二单元的课文——泰戈尔的《金色花》,所以我要求学生模仿其写作手法,以‘假如我变成了一片朴树的叶子’为首句,写一篇散文诗。”阮春明说。

    在古树下上语文课,确实有点不一样。“平时学生们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可能没有太多深切的感受。”阮春明说。来到“古树老师”身边,大家抬头仰望约20米高的树,有的蹲下观察掉在地上的落叶,有的还组队合抱树干,测量古树的周长,这是平时在教室里上课做不到的。“从来没有这么仔细观察过一棵树,我发现它特别高,树冠特别大,树形特别舒展。”该校七(12)班学生戴语滢说。

    “假如我是朴树上的一片叶子,我要让风带我飘进教室的窗台上,静静地,看着教室中的老师,默默地听,然后请风帮忙,去老师握着笔的手边打转,给她带来一丝凉意。但是,您会认出来那是我吗?”在“古树老师”的“身教”下,该校七(12)班学生陈雅彤由物及人,写出了一篇散文诗,表达自己的真情和深思。她还说,上了这节特别的语文课后,自己会更加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积累更多素材。

    此外,该校还围绕校内的3棵古树开展多元融合课程,如在科技节上,学生用落叶制作“植物拓染”;陶艺课上,学生用陶泥徒手捏树叶、树枝等;利用学校作为“江门市青少年摄影基地”这一平台,组织师生用相机记录古树一年四季的变化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