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就是血糖高吗?少吃点甜食不就好了?”“糖尿病和眼睛有什么关系?年纪大了眼睛出点毛病很正常!”……关于糖尿病,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没什么大问题。但其实,糖尿病不仅会影响血糖,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的“重灾区”就包括我们的眼睛。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什么是糖网?有哪些信号可以及早发现、避免恶化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守护视力?今天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记者就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副院长唐聪。“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相对较低,而且由于糖网严重可致盲,病程不可逆,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眼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糖网有逐渐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值得担忧。”唐聪告诉记者。
文/图 傅雅蓉 左健文
糖网发展至中晚期可能致盲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听起来似乎与眼睛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糖网是由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是目前全球成年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失明概率是正常人的25倍。
“糖网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对视觉质量影响不大,患者也难以察觉。发展至中晚期,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遮挡等症状,出现这些信号时,说明糖尿病已经‘侵蚀’眼睛且较为严重,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视力将进一步遭到损伤,直至失明。”唐聪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糖网对视网膜的破坏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医生往往只能控制病情的发展,而难以将患者视功能恢复至患病之前。因此,需要早预防、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在其造成严重视功能破坏前进行科学干预,保护好现有的视功能。
事实上,无论是从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还是从医生个人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体会来看,糖尿病早已不再是老年病,15—39岁的年轻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幅上升。为何年轻的“糖友”越来越多?在唐聪看来,现阶段造成糖尿病低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的超重和肥胖。“过量摄入奶茶、水果茶这些含糖饮料可能是糖尿病年轻化的一个潜在因素之一,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所以还是要控制糖的摄入量和热卡的摄入。”唐聪提醒道。
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眼底
患糖尿病的时间越久,发生糖网的概率就越高。数据显示,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60%—70%并发糖网。因此,唐聪建议,在确诊糖尿病的第一时间就进行眼底检查,并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导致失明。如果已发生糖网,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
除了糖网外,糖尿病还可能引起白内障以及角膜的一系列病变。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4000万名眼底病患者,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糖尿病患者作为高发人群,对眼底病的筛查也应特别留意。据悉,眼底病包括视网膜、脉络膜等部位的疾病。比如青少年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中年人可能患上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老年人则可能出现老年黄斑病变、糖尿病引起的病变、高血压引起的眼底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治疗方式要根据具体的眼底病种类和病情来决定。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眼底照相是检查眼底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在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AI眼底相机已被广泛应用,其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免去了散瞳步骤,而且能够通过高质量的眼底成像功能,以及简便的操作性和快速的结果反馈,帮助糖尿病患者及时发现、及早治疗糖网。除了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外,血糖控制不好、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已出现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等患者,都是糖网的高危人群,尤其需要注意,尽早定期检查眼底非常重要。
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是治疗糖网的基础
那么一旦确诊糖网,该如何治疗?唐聪强调,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治疗的基础。此外,医生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糖尿病的分期来对糖网进行处理和治疗。
如果患者处于糖网的早期阶段,只是单纯地出现微血管动脉出血、小出血和硬性渗出等症状,医生会指导患者通过长期观察、控制血糖或适当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比如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药物治疗,延缓病变的发生和进展;可采用激光治疗,封闭渗漏的血管,防止进一步出血和渗漏;还可通过眼内注药,消除眼底水肿,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改善视力;对于严重的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则需要手术等治疗方式,来挽救视力。
“糖网的治疗需要综合检查评估,也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眼部问题,建议前往专门的糖尿病眼病门诊,进行规范诊疗。”唐聪告诉记者,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目前已经成立糖尿病眼病门诊,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属服务,实施终身眼健康监测与随诊管理,以“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四道防线,和“专家、设备、技术、服务”四重保障,做糖尿病患者身边的眼健康专家。同时,该糖尿病眼病门诊也会为患者建立眼健康档案,由专科护士担任眼健康慢病管理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长期复查、治疗管理。此外,对于疑难病例还有成熟的疑难眼病会诊、转诊体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延伸阅读
眼睛也要预防“干燥”
“一到秋冬季节,眼睛总是干痒,有烧灼感。”“每天起床都会觉得眼睛干,洗脸后眼睛特别红。”“看手机十几分钟,眼睛就会胀痛、流泪,很不舒服。”……最近一段时间,因眼睛不适到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增多,经医生诊断,他们都被“干眼”所困扰。近段时间气候干燥,很多人注重润肺和润肤,却忽略了眼睛也要预防“干燥”。那么,哪些原因会引起干眼症?如何才能预防干眼症?
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副院长唐聪介绍,在干燥的季节,眼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休息,加上空气干冷,风又大,眼球表面泪液蒸发快等原因,干眼症发生的概率会随之增加。“如今大部分上班族都有着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常年盯着各种屏幕,上班看、下班看,甚至看到睡觉前一秒为止。我们在看屏幕时眨眼频率明显降低,容易诱发干眼症。另外,现在的上班族基本都处于空调环境中,空气过度干燥,也会造成干眼症。”唐聪说。
一般来说,干眼症的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造成常常流泪的情况;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可造成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唐聪提醒大家,如果觉得自己眼睛干涩难忍,切不可盲目滴眼药水或者用其他药物缓解。一定要到正规的眼科机构做检查,再根据情况进行专业的调理治疗。
医学指导
唐聪: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综合眼科主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广东省视光学会白内障复明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门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从事眼科行业17年,已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两千余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一万余例,同时主持眼科研究所的日常工作,并承担着多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近三年完成两项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擅长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熟练视网膜脱离手术、高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泪道疾病、翼状胬肉及干眼症的诊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