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银发浪潮”带来哪些新机遇?
一柑一皮 岁月藏香
甘化社区科普大学项目获评江门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持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培育爱科学勇探索的“科创娃”
工行江门分行营业部为客户兑换残币获赠锦旗
实现“一体两面”银行服务新模式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积极打造科普教育基地
培育爱科学勇探索的“科创娃”

江门一实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扫二维码,看相关视频

    “动起来啦,速度好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一个个形似木牛流马的模型逐渐在学生手中渐渐成型……日前,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实”)举行的2024年江门市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吸引了全市135支队伍、270名学生参加。“这次比赛,可以让孩子们触摸、体验前沿的科学技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江门一实党支部书记戴旌表示。

    江门一实位于高新区(江海区)。从建校之初,该校就开始主打“科创牌”,“以培‘尖’促发展,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办学策略,积极打造科普教育基地,以“科创信息学奥赛基地”为主要平台,向外延伸,打造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信息学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配置一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科创基地”、两个100多平方米的计算机室、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科技创意展示空间,开设包括科学实验、人工智能、创客编程、信息学奥赛、无人机等科创及信息学培训项目,并成功组建了科创竞赛集训队、信息学奥赛梯队、无人机集训校队等,总参与人数超200人,成为江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STEAM教育和信息学人才培养特色学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实现创意的机会

    走进江门一实科普教育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以“科创”为主题的形象墙,科技元素的线条和图案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氛围。往里走,是一片无人机训练区域。“我们的2名无人机训练老师正在研究制定适合各年级学生的无人机教学内容,打算在近期推出相关课程。”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门一实STEAM课程老师张志勇向记者介绍。紧接着是智能创作区,这里不仅有3D打印机,还有各种创客操作设备;再往前便是互动体验区,这里设置了可让学生们进行科技实践的操作台,让他们亲自探索科学奥秘,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

    依托这些场地、设备、设施及模型等科普教学优势,江门一实在日常教学中开展“科技节”、创客大赛等系列活动,举办水火箭比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实现创意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创赛事,硕果累累。比如,在2023年11月的第五届粤港澳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赛上,11人次荣获大赛一二三等奖;2023年12月,获得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大赛省赛二等奖;2024年3月,荣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赛二等奖以及广东省科学院创新奖等。”张志勇表示,自2020年该校成立图灵班以来,成绩也持续取得显著突破,成为江门市信息学领域的引领者。2022年,该校学生林臧冉在CSP-J组别中获得满分,荣获广东省第一名。2023年,张俊轩在NOIP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是江门市唯一获得此荣誉的选手。

    “后续我们还将完善科创室的建设,引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虚拟现实的相关设备和软件,增加作品展列柜以及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教具,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科普场地建设。”张志勇说。

    提升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素养

    在实验室里,学生们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袋子挤瘪并扎紧。放入热水中,袋子会膨胀,从热水中拿出来,袋子又变瘪了,这就是神奇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在江门一实科学课堂上,学生们变成了小科学家,通过有趣的实验,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让孩子们的求知欲在成长中逐渐增长,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初心。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把科普的种子深深地种在孩子们的心底。”戴旌坦言。

    在教学中,江门一实坚持深入开展多元文化和学科融合探索,以科普为主线,结合书法、写作、阅读、演讲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目前,我校七年级已将STEAM课程植入常规教学中,保证每周每班有一节STEAM课程。”张志勇告诉记者,在江门一实的校本课程体系中,科创是重要板块,开设青少年无人机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WRC)、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STEAM课程(能量的奥秘探究)、物理科学实验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

    接下来,江门一实还计划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广东省青少年创新思维及科技实践大赛课程、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越野机器人课程(NOC)、世界机器人大赛(WRC)——ENJOY AI课程、青少年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课程(3DAI)等普及型和探究型课程。“比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就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生物、多媒体等,是以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作为前提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必须参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制作的过程,在创造发明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才能做出让人满意的作品。”张志勇告诉记者,教师团队正在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后就会向学生们开放。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