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刘淑君 文燕军 方雅婕
为加快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11月20日至22日,蓬江区委组织部联合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辖区重点企业赴广西桂林、柳州,开展“才聚蓬江·共创未来”2024年江门市蓬江区重点企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洽谈会(广西站)活动,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双选平台,深化政校企合作。
本次活动立足产业所需、人才所需,吸引了大长江集团、海目星激光、海信电子、华龙膜材等14家蓬江区知名重点企业参加,提供41个优质岗位,计划招聘198人,通过先后到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招才引智,共收到求职简历542份,助力高校毕业生与重点企业“牵手”。
投送“城市简历”
发出诚挚邀请
“1958年,周总理在这里亲笔题写‘江门甘蔗化工厂’”“1979年,金羚电器在这里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自动型洗衣机”“1992年,大长江集团在蓬江创立,11年后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摩托车企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会场的城市推介会环节播放了《筑梦湾区 蓬江启航》宣传片,以回眸蓬江工业发展史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们了解宜居宜业宜游的蓬江。蓬江区委组织部携手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化身“城市推介官”,从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发展多元、文旅融合璀璨、就业人才政策丰富等多个角度介绍江门、推介蓬江,通过投送“城市简历”向学生们发出诚挚邀请。蓬江区5家知名企业代表随后上台为蓬江“代言”,激发起学生们对蓬江的兴趣和向往。
据悉,为促进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对接,更好地提升引才的知晓度和招聘的精准性,蓬江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活动前期就把调研做深做细、把预热做多做广:一方面,深入摸底辖区各企业用工需求,以及各高校学生专业方向、就业意向、毕业人数等基本信息,精准匹配辖区企业招工需求,为提升就业意向达成率打下扎实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各高校就业处、招生办等,提前通过校园网站、公众号、学生群等渠道对本次洽谈会活动进行宣传,并将招聘企业、岗位信息和人才政策简介推送给对口专业学生。
政校企合作
让人才扎根蓬江
本次活动主要聚焦摩托车及零配件、高端装备制造等蓬江区“3+2”产业集群,提供的岗位种类丰富多样,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营销,从储备干部到助理工程师,不仅有适合初入职场的新手岗位,更有不少为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学生准备的高级职位和管培生项目,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会场以及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官塘校区)会场的双选会环节,学生毛遂自荐、企业揽才心切,现场一派热闹的景象。
“我是学电子信息工程的,现场有很多企业提供了与这个专业相关的岗位,如海信电子、海信通信等,刚刚已经在3家企业的摊位接受了面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梁金娟表示,自己是广西梧州人,此前就听说过江门这座城市,而本次活动也让她对未来前往蓬江发展产生了期待。
“刚投了一份简历,这个实习生岗位年薪最高8万元,期待后面能收到进一步的面试反馈。”就读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大数据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麻丽焰,在课间拉着3位同学一起来参加本次活动,她表示此前在学校官网上了解到活动信息,一早就准备好简历。
广东建雅摩托车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专员叶学良表示,他们在本次活动中收到约20份简历,“现场来了很多专业对口的学生,我们收到的简历中也有不少学生很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能帮助缓解企业的用工压力”。叶学良还希望蓬江区相关部门能与学校进一步合作,如通过成立产业学院等形式,达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每年为企业输送人才。
人才招引需要集合多方力量,政校企合作是重要推手。本次活动中,蓬江区招才引智团先后与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召开政校企座谈会,并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旨在通过建立常态化长效化人才输送对接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建实习就业基地等方面的合作,为进一步实现桂林教育资源与蓬江“3+2”产业集群需求精准对接,以及拓宽高校毕业生跨市就业渠道打下合作基础,让更多人才在蓬江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