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师”描绘江门城乡新图景
开平在全省会议上作汇报发言
从产业“微”动作看经济“深”影响
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开始征集提案
滨江大道首座人行天桥将于下月建成
广东队夺得冠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茅海跨海通道助力江门加速“融湾”,“大桥动力”撬动江门发展活力
从产业“微”动作看经济“深”影响

    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将与深中通道一起,成为补齐江门加速“融湾”的超级拼图。

    这场“东融”的进程,为江门带来了重要的经济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珠江口东岸城市企业开始了解江门、投资江门,本土企业也更加坚定扎根江门的信心。

    目前,哪些产业“微”动作,能够折射出“大桥动力”带来的经济“深”影响?

    企业的选择

    深中通道已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深江高铁也在稳步建设中。“三通道”拉近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距离,为江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创造了更多条件。

    从企业的选择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大桥动力”带来的影响。

    江门拥有大湾区近三成的大陆海岸线,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条完整、基础扎实,是全省海洋资源大市、重要造船基地。“大桥机遇”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斯比”),把目光投向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

    早在几年前,看到江门自然资源禀赋和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基础优势的海斯比,就在江门台山开展了浮岛项目的建设。今年深中通道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通车,位于江门的广东省最大的省级新区大广海湾经济区,实现从湾区“大后方”到合作“桥头堡”的转变,而江门计划打造的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也正位于此。

    在海斯比副总经理林伟东看来,江门大广海湾拥有优秀的海域和码头资源,在当前江门大力推进建设大广海湾发展的背景下,海斯比也计划接下来在江门建立深海装备制造基地。“海斯比期望借助大广海湾的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万亿级市场规模的移动浮岛产业,与江门实现‘双向奔赴’。”林伟东说。

    可以预见的是,“大桥动力”之下,将有越来越多像海斯比这样的行业“尖兵”看向江门,集聚成势,带动产业壮大升级。

    而企业的选择,也体现在长期扎根江门发展的本地龙头企业的投资布局中。

    广东恒申美达新材料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恒申新材”)始创于1984年,是集锦纶6聚合、纺丝、针织和印染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是全国重点骨干企业和广东省大型企业集团之一。今年9月,广东省重点产业项目、恒申新材高性能聚酰胺差异化纤维智能制造项目在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正式动工,首期计划投资约29亿元,预计2027年前试生产。

    从企业的“重仓”来看,一方面是对江门营商环境的肯定,另一方面则是看好江门未来发展潜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位于深江经济合作区,是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门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的所在地,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带来的“大桥动力”加持,无疑将显著提升区域优势和影响力。

    恒申新材总经理郭敏也表示,计划在五年内,在江门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聚酰胺6与聚酰胺66新材料高端应用产业示范园区。这也意味着,这里将在恒申新材的龙头带动下,集聚更多产业链上下游,这不仅是企业的一次升级,也是产业的一次升级。

    持续的热度

    近期,从珠江口东岸到江门考察的企业团不断,除了深圳的企业之外,越来越多香港的企业也开始看向江门——

    7月19日,香港总商会考察团一行30余家企业代表来到江门,这是深中通道通车后,江门迎来的首个来自香港的大型考察团。考察团成员实地考察了江门的营商环境、港资企业发展状况等,寻找江门与香港合作的机遇与空间;

    10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逾80名校友实地走进江门,大多数来自深圳、香港的企业家,在考察中聆听企业投资江门、选择江门的故事和感受,探寻与本地企业合作的新契机;

    两周前,香港中小企促进联会考察团一行到江门,深入了解江门的惠企政策,在与江门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交流中分享合作计划,寻求合作机遇。

    持续的热度,折射出的是企业对“大桥”机遇下江门发展的期待。

    从地图上看,黄茅海跨海通道像一座“缩小版”的港珠澳大桥,成为港珠澳大桥向西辐射的延伸,通车后,香港到江门只需1个小时。通车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更少的交流成本、更多的合作机遇。

    其实早在3年前,江门就已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双碳”领域联合实验室。以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江门加快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发展新模式,已为10多家企业和机构提供“零碳工厂”规划、碳计量、碳披露等技术服务。

    “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共建了江门双碳实验室,对我们很有启发。”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丽丰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姚逸明认为,江门产业基础扎实,一些支柱产业可以加强与香港高校、研发机构的合作,发挥香港科创优势,推进科研成果在江门落地转化。

    一般而言,深圳、香港、澳门等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强大的制造业之外,还不乏一流的金融、科创和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如今借助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带来的“大桥动力”,江门各县(市、区)也纷纷把“反向飞地”落在珠江口东岸,以畅通创新资源流通渠道,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持续的热度,也体现在江门的“引力”之中。11月8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正式召开,大会期间江门招商项目投资总额达603亿元,仅次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座万亿城市,企业家们的“投票”,映射出对江门潜力的信心。

    今天的江门,是大湾区唯一具备超100平方公里可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拥有规划面积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同时也拥有大湾区唯一一个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随着“大桥动力”的不断释放,相信江门一定会迎来更多企业的选择,迎接持续不断的发展热度。(文/皇智尧)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