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安全内阁11月26日举行会议,以10比1的投票结果批准了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停火协议。协议定于当地时间11月27日凌晨4时生效。
分析人士指出,停火协议此时出台,符合以色列、真主党、美国等各方利益。虽然协议能为黎以双方带来暂时和平,但无论是以色列还是真主党的战略目标都没有改变,如何落实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地区局势能否真正恢复稳定、加沙地区能否实现停火都充满挑战。
文/新华社、环球时报、中新网 图/新华社
内容 以方将在60天内逐步撤出黎南部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协议规定,黎巴嫩真主党及所有黎巴嫩武装团体承诺不对以色列发动任何攻击,以军停止对黎境内目标的军事打击,黎以两国均保有自卫权。
为监督协议执行,黎以双方将设立一个委员会,并与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合作,报告违反协议的行为。以方将在60天内逐步撤出黎巴嫩南部,并就边界问题展开间接谈判,力求达成国际公认的边界划定。
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方无意在黎巴嫩境内设立缓冲区,以军将全部撤至黎以边境“蓝线”以方一侧。黎巴嫩平民将被允许返回黎南部村镇。
缘由 各方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结果
此次黎以冲突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的地区外溢效应。去年10月7日以来,黎巴嫩真主党隔着黎以边界与以军交火,策应在加沙地带与以军作战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色列则还以空袭和炮击。今年9月以来,黎以冲突骤然升级,双方交火愈演愈烈,造成大量人员尤其是黎方人员伤亡。
据黎巴嫩卫生部11月28日发布的数据,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袭击已造成至少3961人死亡,16520人受伤。上述数字没有区分平民和战斗人员。
分析人士指出,此时黎以停火协议达成,是各方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结果。
在以色列方面,内塔尼亚胡面临日益增加的国内压力。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贝京—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埃坦·沙米尔表示,以色列在经过数周的北部战事后,逐渐意识到继续行动的收益已递减。尽管以军对黎巴嫩真主党进行了打击,但全面摧毁真主党并非其目标,停火被视为最佳选择。
对于真主党来说,停火能够更好保存自身实力。卡内基中东中心主任玛哈·叶海亚认为,黎巴嫩真主党在同以色列作战的过程中指挥体系、战斗人员和武器装备受到严重打击,很难在未来几年内重建军事力量。
另外,真主党与以色列作战持续时间越长,其面临的来自黎巴嫩国内选民的压力就越大。
而对美国而言,拜登急于在明年1月离任前留下所谓“政治遗产”。美国《纽约时报》评论指出,此时达成停火协议对于拜登及其外交团队来说是“一次胜利”,但对停火能否持久画下问号,认为将是一个严峻考验。
反应 多方表示欢迎停火协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1月27日表示,中方高度关注当前黎以局势,支持一切有利于缓解紧张局势、实现和平的努力,欢迎有关方面就停火达成一致。
毛宁指出,同时,中方认为加沙未能实现停火止战是中东局势本轮动荡的根源,各方应携手推动加沙早日全面、持久停火。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1月26日发表视频声明说,“能够执行的协议才是好协议,我们一定会执行”。如果真主党违反协议,试图在黎以边境地带重建武装,以色列将发动反击。对真主党任何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以色列都将以武力回应。
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拜登11月26日发表讲话表示,他已与内塔尼亚胡和黎巴嫩总理米卡提通电话,确认以黎两国政府已接受停火协议。
据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报道,米卡提欢迎以色列与真主党实现停火。他表示,黎巴嫩军队将在南部地区加强存在,与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紧密合作。他呼吁国际社会督促以色列遵守停火协议,撤出其占领的所有地区。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卡西姆11月29日在黎以停火协议生效后首次发表电视讲话,他说,这并非一项新条约,而是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的执行计划。真主党将与黎军密切协调,共同执行停火协议。军队将承担起维护黎巴嫩及其边境安全的使命。
卡西姆说,真主党在与以色列近14个月的冲突中取得“伟大胜利”,挫败了以色列消灭真主党和抵抗力量的企图。以色列试图通过空袭和定点清除行动实现重塑中东的目的,但这一目的未能实现。卡西姆重申对巴勒斯坦的坚定支持,表示真主党将以不同方式继续履行这一承诺。
真主党政治委员会副主席马哈茂德·卡迈提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他们将审查协议以评估其内容是否与黎巴嫩政府的谈判立场一致。卡迈提说:“我们当然希望结束(以色列)侵略,但不能以牺牲黎巴嫩国家主权为代价。”
在停火协议达成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多国领导人都表示欢迎,同时敦促各方全面遵守并履行承诺。古特雷斯希望这一协议可以结束以黎两国人民所承受的暴力、破坏和苦难,他敦促各方全面遵守并迅速履行根据该协议所作承诺,立即采取措施,全面执行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
分析 症结在巴以 和平仍脆弱
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前,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仍在遭到以军袭击。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停火协议对缓解黎以紧张局势起到一定作用,但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黎以停火并不意味着能复制到加沙地区,本轮巴以冲突能否平息、中东地区能否恢复和平稳定依然面临重重困难。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中东问题专家埃亚勒·齐塞尔对于黎以和平的持久性表示怀疑。他说,根据2006年黎以冲突的经验,双方曾经历一段时间的相对平静,但并不意味着冲突彻底解决。
黎以停火协议达成后,以反对派领导人亚伊尔·戈兰在接受以媒体采访时质疑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何没有达成加沙停火协议。他说:“最重要的是结束加沙作战。”
埃坦·沙米尔认为,停火只是暂时性的,可能持续60天,需要观察协议是否得到真正落实。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学者约纳坦·弗里曼表示,潜在的不确定性和冲突风险依然存在。
以色列国内不乏反对停火声音。《以色列时报》报道,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告诉内塔尼亚胡,他拒绝停火提议,并称其为“一个严重错误”。
另有以色列高级官员以匿名方式告诉《以色列时报》,以方接受停止敌对行动,但并不结束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我们不知道停火会持续多久,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一年。”
以色列《晚祷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7%的以色列人认为该停火协议没有任何被有效维持的可能。不过,半岛电视台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虽然停火协议并不稳定,但由于以色列和真主党都有强烈的动机暂停战斗,停火仍可能维持下去。
黎巴嫩分析人士认为,即使签署停火协议,以色列仍决心继续在黎巴嫩进行有针对性的行动,这可能引起黎巴嫩方面坚决回应。
《纽约时报》分析文章指出,内塔尼亚胡政府目前意图不明,似乎无意终止加沙民众遭受的灾难,战后计划也是未知数,这使人们对黎以停火协议能否最终结束加沙战事持怀疑态度。
后续
以黎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
距离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不久,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已经开始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
据以军11月28日声明,以军在真主党设在黎巴嫩南部的一处武器存储设施内“发现恐怖行动”,以军战机随即“挫败这一威胁”。目前,仍有以军驻扎在黎巴嫩南部地区,正在“打击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
路透社报道,这是黎以停火协议生效后,以军首次空袭黎巴嫩境内目标。
按照黎巴嫩安全部门消息人士说法,遭到以军空袭的目标位于利塔尼河以北拜萨里耶镇附近。拜萨里耶镇镇长纳齐赫·艾德告诉法新社记者,当地一处不对民众开放的林间区域11月28日遭以军空袭。
路透社分析,虽然根据停火协议规定,利塔尼河以南地区未经黎巴嫩政府授权的军事设施应被拆除,然而协议并未提及遭以军空袭的利塔尼河以北地区。
黎巴嫩议会真主党籍议员哈桑·法德拉拉11月2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责以军无视停火协议,对返回黎巴嫩南部边境的平民发动袭击。他说,真主党武装在当地“没有可见武器和军事基地”。
超过5900名黎巴嫩人从叙利亚返乡
叙利亚媒体“沙姆调频”11月28日援引大马士革农村省官员的话报道,自停火协议生效至11月28日下午,已有超过5900名在叙利亚的黎巴嫩人从叙中部佳迪达·亚布斯口岸返乡。
佳迪达·亚布斯口岸是叙利亚与黎巴嫩之间主要的官方口岸,也是距离叙首都大马士革最近的陆路口岸之一。
另据叙利亚国家通讯社报道,叙利亚自11月27日起开始修复佳迪达·亚布斯口岸附近连接黎巴嫩的国际公路。该公路先前因遭以色列空袭而受损。
黎卫生部11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黎巴嫩600万人口中,大约120万人因冲突升级而逃离家园。根据联合国最新统计,自今年9月以来,已有超过50万人从黎巴嫩进入叙利亚避难。
相关
哈马斯:愿与达成加沙停火的任何努力进行合作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1月27日发表声明说,哈马斯愿与旨在达成加沙地带停火的任何努力进行合作。
声明说,这份声明旨在阐明哈马斯对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的立场。为了确保以色列从加沙地带撤军、流离失所者返回家园,以及完成真正、彻底的被扣押人员交换协议,哈马斯愿与推动达成加沙地带停火的任何努力进行合作。
声明还说,哈马斯称赞真主党在支持加沙地带和抵抗运动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真主党及其领导层做出的巨大牺牲。
另外,哈马斯官员11月29日说,哈马斯代表团定于11月30日抵达埃及首都开罗,与埃及官员商讨加沙地带停火事宜。
美国《华尔街日报》先前报道,埃及官员已与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团队接洽,就以色列与哈马斯可能达成停火协议展开磋商。
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以双方已在卡塔尔、埃及、美国等多方斡旋下展开多轮谈判,但均未促成永久停火协议。
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1月27日发布的数据,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4.4万巴勒斯坦人死亡、近10.5万人受伤。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11月26日在一份通过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宣读的讲话中表示:“阻止我们在该地区目睹的危险升级,维护地区和国际稳定、安全与和平的唯一途径是解决巴勒斯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