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块、彩色塑料膜等看似无用的东西,在孩子们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为搭建“开平碉楼”“满洲窗”的材料。在草坪、游乐设施上,孩子们还组织起一场有模有样的“草坪音乐会”……11月28日,江门市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江门一幼”)的孩子们正在“侨都欢乐小镇”里全身心地享受自主游戏活动的乐趣,吸引了众多幼教专家、同行的观摩学习。
当天,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江门市教育研究院承办的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面对面教研”活动在江门一幼举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李英、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平枝教授等省内外知名幼教专家,以及各地园长代表、幼教(儿)教师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秉承“聚优、分享、赋能、共进”的宗旨,以“儿童友好,幸福生长”为主题,聚焦创设适宜环境,深度探讨基于儿童友好理念园本课程实践与探索,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吸引了省内外近2万名幼教同行、家长,以及来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澳大利亚、洛杉矶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人士“云端”围观,累计收获18万次点赞。
文/曾婧 图/学校提供
欢乐小镇“侨”味十足
穿过一座座“开平碉楼”,你就能来到“三十三墟街”,一边摇着葵扇,一边品尝热气腾腾的猪脚面。活动现场,江门一幼将江门热门景点、地道美食、非遗技艺浓缩成一个“侨都欢乐小镇”。专家团队走进“小镇”,与“小镇民”积极互动,全方位参观了园所的整体环境,多角度观摩了幼儿的活动状态。
“客人老师,欢迎来到江门。”“请您喝一杯我们亲手制作的陈皮柑普茶。”在“小镇”里,孩子们三两作伴,热情地为来宾介绍侨乡文化,分享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美食。
另一边,“柑果飘香”陈皮新品发布会正在举行。陈皮小茶壶、陈皮玫瑰花、陈皮家具……各色各样别出心裁的陈皮制品亮相发布会。所有制品均由江门一幼的孩子们和老师们共同完成。专家团队纷纷点赞江门一幼传承创新“家门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
园本课程寓教于乐
“假如我是小叶子,我会飘到动物园和小动物们一起玩。”孩子的话音刚落,AI便生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卡通插画。在课例展示环节中,江门一幼教师李岚带来《小叶子的旅行》大班课例展示,通过活用AI技术,创设直观生动的绘本情景,让幼儿沉浸式体验小叶子的旅行经历,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与参与热情。
江门一幼教师何惠婷则分享了大班主题课程故事《小船起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家园社”资源,让孩子对司空见惯的船产生兴趣,并调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信心、学习力和创造力。
江门一幼集团总园长李爱东以“创友好环境 育幸福儿童——基于儿童友好理念的园本课程实践与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围绕江门一幼“幸福四季园本课程”的课程背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维度,从重构“家园社”多方资源、重整友好育人空间两大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江门一幼如何基于儿童友好理念创设满足孩子需求的环境,以及本次活动的创新经验和收获。
专家共论“儿童友好”
主题研讨会现场,专家们对江门一幼在儿童友好理念下所展开的园本课程实践经验和做法表示了肯定,并就如何创设友好环境、优化园本课程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教研“舞台”。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平枝表示,“友好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需要深入推进的友好事业,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广东省督学原珠海市博爱幼儿园园长陈守红赞扬了“创友好环境 育幸福儿童”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构建,希望江门一幼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广东教育学会“十四五”课题管理办公室特聘专家周艳从“传递文化”“体验友好”“感受幸福”三个方面畅谈走进江门一幼的深刻感受,并分析探讨了岭南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多种课程整合成一个系统性较强的体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唐志文强调了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一致的重要性,并提醒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合理掌握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使用程度,避免影响儿童成长发展。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学前教育教研员刘鑫鸣表示,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融合先进技术,幼儿教师要思考教学该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辅相成。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欧美燕表示,教育应该慢下来,让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和发现,并希望江门一幼能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开发课程,推动江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此外,来自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等地的园长代表还就“儿童友好,幸福生长”进行研讨,涉及环境创设、材料投放、课程建设、师幼互动、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