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政策着重优化学习体验和提升教学质量,“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意义重大。本文聚焦创新教学和优化环境促进学习习惯培养,为教育改革献策。
会城南宁小学 林振庆
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依赖性强。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动力不足,依赖教师,易形成被动学习习惯,缺乏探索精神,影响未来发展。
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差,作业和复习拖延,时间分配不当,导致学习慢、理解浅,解难题时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影响学习效果。
复习巩固环节薄弱,知识掌握不牢固。复习巩固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但很多学生缺系统计划和有效方法,知识遗忘快,影响能力提升。
缺乏自我反思与调整,难以持续改进。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改进不足,但是很多学生缺乏有效机制,完成任务后不剖析错误、不主动改进,面对难题难以应对,影响学习连贯性和深度。
学习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
内在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内驱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途径。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介绍生活中角度的实际用途,如时间判断和方向确定,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是为考试,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物体角度,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感受数学乐趣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间管理技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需要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学习。良好的时间管理技巧能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减轻焦虑,使学习更系统、有目标。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教师先介绍课程框架和时间分配,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教学时设定时间目标,如给学生15分钟完成习题,其间进行观察指导。完成习题后,师生共同回顾,探讨高效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和应用知识能力。
复习巩固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在减负的同时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值得思考。有效的复习巩固能加深知识理解,促进知识关联,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在《运算定律》教学中,教师先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基础概念掌握情况,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并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重视知识内在联系,设计图表或思维导图,利用课后作业强化巩固,并给予详细的反馈和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果。
自我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技能,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尤为关键,有助于学生自主优化学习方法,实现持续进步。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教师引入“学习日志”,要求学生课后记录学习的难点、疑惑及解决办法。教师指导学生系统记录,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学生既能获取新方法,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学生识别有效方法和改进之处,使学生逐步建立自我监控和评估的习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授学生时间管理技巧、帮助学生强化复习巩固和建立自我反思机制,提升学习效率和成效,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