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立足生活,让学生轻松写好作文
小学生硬笔书法教学心得
通过鉴赏课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过鉴赏课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2023年12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沁润行动的通知》,这为小学音乐美育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笔者利用古筝曲《浏阳河》帮助学生体验民乐,增强文化自信,并理解艺术与文化的联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强调了以美育人的重要性,通过古筝旋律欣赏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高审美和赏析能力,从而提升音乐素养。

    三江镇联和小学 赵瑞瑜

    知古筝与明历史

    在课程教学时使用“微课”,通过“知曲论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浏阳河》的古筝演奏特点和浏阳河的红色教育基地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在教学初始阶段,引入古筝介绍。通过学习古筝的历史和演奏特色,让学生领略传统乐器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之后,为学生讲解浏阳河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要性,并通过视频展现“秋收起义”“文家会师”等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革命的艰难历程,帮助学生深刻感受红色精神力量,从而实现红色教育目的。

    赏旋律与促感知

    学生在掌握曲目基础后,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旋律之美,特别是旋律与河流、情绪的联系,从而提升鉴赏能力。

    在古筝赏析课上,通过让学生听古筝演奏,并结合个人感受,选择有关图片,从中直观体验旋律变化营造的场景,从而让学生建立认知联系,感受旋律的舒缓与急促,体会演奏之美。

    在旋律聆听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旋律的快慢、情感与河流状态联系起来,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提问,让学生辨识不同节奏的旋律及其情感,将旋律快慢与河流速度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旋律与场景的关联,感受旋律之美。

    在第二、三部分的乐段赏析中,通过河流与音乐的类比,教会学生理解旋律快慢与河流速度的关系,并欣赏音乐。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乐段的快慢和情绪,选择答案。学生通过聆听和观察,选择节奏较快、情绪活泼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旋律的理解,感受音乐节奏与河流速度的内在逻辑,以及音乐表达意境的独特之美。

    在第四部分的乐段赏析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河流比喻理解旋律变化和节奏,帮助学生体验旋律,感受古筝演奏与河流变化的和谐。

    品结构与悟内涵

    聆听演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赏析旋律与河流的关系,帮助他们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旋律的生动美和文化美。

    在赏析乐曲结构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乐曲结构、旋律和情感变化,讨论聆听体验及结尾渐弱原因,通过将乐曲节奏比作河流流动,用“人”字图示描述旋律波动,强调控制速度的重要性。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音乐情感,讨论创作与历史背景的差异,让学生了解音乐体现革命的艰辛和创作的时代,从而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精神,激励他们为国家发展建设而努力学习。

    在小学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应依据新课标,从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两方面出发,采用有逻辑、有层次、有驱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之美,实现美育教学目标。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