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梁爽 通讯员/黎歆 黎肖琼) “三九天”即将到来,正是冬病冬防的大好时机。昨日,记者了解到,“三九天灸”将于12月12日(本周四)开贴,市区各大医院均有开展。
“三九天”即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三九天灸”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顺应四时特性,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经皮肤充分吸收后取下,使之持续激发穴位功能,进一步增强人体阳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理阴阳、防治疾病等目的。
江门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敏介绍,“三九天”阳气敛藏、血气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进行“三九天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等功效。夏天“三伏天灸”和冬天“三九天灸”相配合,能够“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据悉,“三九天灸”适用人群有七种。一是肺系疾病,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咽炎、虚人感冒等;二是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三是骨关节疾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膝骨性关节炎等;四是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五是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宫寒、盆腔炎、产后头痛等多种虚寒性疾病的防治(注意,月经期不能贴敷治疗);六是儿科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体虚易感冒、厌食、遗尿、消化不良、汗症等;七是体质虚弱,包括易感冒、手脚冰冷、胃肠道功能紊乱、肾虚、失眠、神疲乏力等。
那么,“三九天灸”有什么注意事项呢?杨敏提醒,“三九天灸”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九”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贴敷对象为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孕妇、2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强过敏体质者、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不宜敷贴,在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关节红肿热痛等)也不宜敷贴。贴敷时尽量穿宽松的衣服。若出汗,应先静坐休息,待汗干后方可贴。
贴敷期间应注意饮食控制,清淡饮食,不宜嗜吃生冷,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不宜食用“发物”,如烧鹅、牛肉、虾、蟹及生冷冰镇食物等。贴药当天应避免受凉。贴药后,部分患者皮肤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红晕等症状,属于正常反应。如觉得贴药处有明显不适,可自行取下。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