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大桥经济”到来。坐落在珠江口西岸的江门台山,开启了融湾发展的新篇章。
这座耗资130亿元,耗时4年半时间建设的跨海通道,不仅意味着交通的更加便捷,更预示着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在江门台山和大湾区重点城市之间的加速流动。
交通枢纽之利,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江门台山,正乘“大桥经济”东风,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聚力实体经济,加速产业升级,全力朝着“千亿强县”目标奋进前行。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台轩(署名除外)
A 交通优化
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蓝图中,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关乎区域内各城市的互联互通,更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黄茅海跨海通道正是这样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通工程,它不仅将珠海与江门台山紧密相连,更为江门台山加速融入大湾区路网,实现与周边城市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黄茅海跨海通道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这条全长31公里,其中跨海段长达14公里的通道,犹如一条巨龙,横跨黄茅海水域,将珠海金湾与江门台山赤溪紧密连接。它的建成通车,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两地间的时空距离,使得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更在心理上拉近了江门台山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距离,为江门台山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江门台山而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机遇。江门台山,这座位于珠江口西岸的沿海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珠三角连接粤西及大西南的战略节点。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江门台山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同时,今年6月30日开通的深中通道,更为江门台山打开了通往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便捷通道。经过深中通道,江门台山可以东往惠州、深圳龙岗,北往广州、东莞,南往深圳前海、香港,实现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快速互联互通。
为了抢抓“大桥经济”这一历史性机遇,江门台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干线路网的规划建设。国道G240线、G228线的快速化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提升江门台山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交通便捷性,为江门台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江门台山积极推进干线公路改造项目,如黄茅海跨海通道赤溪西出口至都斛段改建工程、省道S386线赤溪圩至都斛镇改建工程等,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江门台山深知交通网络密度和通行能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推进干线路网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近五年来,江门台山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完成477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工作,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17.7公里,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提升至90.6%,实现了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通等级路、乡镇通三级路100%的目标,并荣获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升级与拓展,江门台山还积极优化运输“软服务”。为更好地满足珠海金湾与江门台山两地群众的出行需求,江门台山已提前谋划,对珠海金湾客运班线进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和线路规划。同时,加大台城城区往珠海方向的客运班车发班密度,计划每天对开8班次珠海拱北客运班线,并优化台城至赤溪、都斛等农村客运线路,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此外,为彰显江门独特的地方文化魅力,江门台山加快推进黄茅海服务区、侨都文化展示厅的施工建设,旨在展示台山及江门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推广江门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积极引进品牌店进驻,开展江门名优产品展销活动,助力江门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B 产业升级
迎接项目发展多重利好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我们位于江门台山的厂区成为最靠近黄茅海跨海通道出入口的企业之一,地理优势显著增强,时间成本、物流成本都将大幅降低。”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这对于港商——广东合兴食用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灿而言,好处可谓清晰可见、实实在在。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不仅为江门台山带来了交通的便捷,更为产业升级与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依托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深厚的侨务背景,江门台山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特色产业项目的多重利好,书写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翻阅今年江门台山的经济成绩单,不难发现,工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以7.9%的同比增长率领跑江门,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达到122.1亿元,为江门台山经济的稳健前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江门台山工业经济发展的背后,两大产业平台功不可没。工业新城与广海湾经济开发区如同两台强劲引擎,共同驱动江门台山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新城作为江门台山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广阔,地理位置优越,以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智慧农机等为主导产业,构建“3+2”现代化产业体系。园区累计投入超百亿元,吸引超750家工业企业入驻。今年前三季度,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1.08亿元。今年以来招引超亿元项目13个,投资总额47.1亿元。工业新城成为台山乃至江门经济增长的重要极点。
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以丰富的陆海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江门台山未来的希望之地。园区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正致力打造服务港澳、对接RCEP的桥头堡,重点发展滨海宜居、临港经济等四大板块,为江门台山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大湾区东西两岸的产业共融将迎来更多可能。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江门台山企业纷纷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台国粮集团作为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深知交通区位对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在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期间,台国粮集团提前布局,在通道终点斗山镇投资建设珍香米业二期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投产。该项目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储粮技术,更通过打造绿色储粮环境,为“台山大米”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台山大米”将迅速送达大湾区市场,拉近地方特色农产品与大湾区消费者的距离。这不仅有助于拓宽江门台山优质农产品的销售网络,提升品牌影响力,更为地方农业发展注入了更强的市场动能。
台国粮集团总经理陈茂新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瞄准“大桥经济”,企业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全方位加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大米行业的交流,加大品牌在大湾区的推广力度,让“台山大米”更加深入人心。
C 文旅融合
热诚期待更多湾区游客
清晨,在珠海的酒楼品味早茶的悠闲;午后,驱车前往江门台山赤溪、都斛,享受海鲜的鲜美;傍晚,登上斗山碉楼,静赏落日的余晖……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一连串美好体验在一天之内便能轻松实现,珠海与江门台山之间的文旅融合,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
江门台山,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正以丰富的旅游资源,迎接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一轮利好。未来,江门台山将以更加热忱的服务,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在川山群岛、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等滨海景点,游客可以尽情戏水冲浪,感受浓郁的椰风海韵;在梅家大院、海口埠等“侨味”景点,游客可以品读历史,领略侨乡的独特魅力;在斗山镇浮石村、水步镇草坪村等乡村景点,游客可以体验乡村的宁静与美好……据统计,2023年是江门台山旅游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实现显著增长,分别达到542.27万人次和40.51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26.77%和92.7%。
在这一轮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中,位于江门台山市斗山镇的喜荟酒店成为受益者之一。特别是今年深中通道的开通,来自深圳、东莞、香港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一睹江门台山斗山的独特侨韵,为酒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酒店创始人陈伟明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酒店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提升客房环境和服务质量,并开设全新的中餐厅,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陈伟明满怀期待地说:“我们酒店位于黄茅海跨海通道终点斗山镇,我相信,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这里将成为人流汇聚的热门之地。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客流高峰。”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不仅将极大改善江门台山的交通条件,使江门台山与珠海金湾之间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以内,更将吸引大批大湾区游客前来游玩。对于江门台山民宿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今年10月,建于1922年的华侨建筑“翘庐”,经过江门台山乡村文旅产业带头人林志成的精心改造,蝶变为“翘庐1922”民宿,重新焕发了光彩。林志成表示,江门台山拥有浓郁的华侨文化、精美的华侨建筑以及数不胜数的特色美食,对于大湾区游客来说,具有极大吸引力。为了抢抓“大桥经济”带来的机遇,林志成着力提升“翘庐1922”民宿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民宿进行精心修缮和改造,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增加研学、摄影、餐饮等功能,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迎接游客到来。
D 环境改善
以全新姿态拥抱“大桥经济”
以更好的形象迎接通道通车,在黄茅海跨海通道赤溪东出入口,一面刻有“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的背景墙巍然屹立,彰显赤溪镇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决心;西出入口树起的“滨海客城,能源重镇”形象标识,则向世人展示赤溪镇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产业特色。
今年以来,赤溪镇以环境改善为突破口,对多条关键道路进行绿化升级,乡道Y347线冲金飞鹅村至分水坳路段、Y347线冲金飞鹅村至鸡山路段等绿树成荫,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出行环境,极大提升了该镇的整体形象。同时,省道S386线护岭村至都斛路段、县道X812线田头加油站至猪仔颈路段路灯安装加速推进,照亮了群众的归家路,也照亮了赤溪镇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赤溪镇的变化,是江门台山主动迎接“大桥经济”的一个生动缩影。江门台山各界热切期盼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拥抱“大桥经济”。
对于祖籍江门台山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而言,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不再需要绕行珠江口,可以直接跨越黄茅海,更早更快地回家。
11月下旬,刚刚通过交工验收的黄茅海跨海通道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35位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江门台山籍侨领。他们亲身感受这座世界级跨海大桥的雄伟壮观,共同见证江门台山在“大桥经济”机遇下的蓬勃发展。侨领们深知,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不仅为江门台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纷纷表示,将不遗余力宣传推介江门台山,吸引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兴业。
通道出入口附近的赤溪镇护岭村,同样对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充满了期待。护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敬华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将为护岭村带来多重利好。一方面,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将更便捷地走向大湾区市场,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护岭村渴望大湾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涌入,共同开发这里的滨海客家文化、护岭公园、护岭广场等独特资源,推动旅游、养生、文化体验等产业蓬勃发展。
护岭村村民们纷纷表示,村里风景好、特色产业多,期待更多游客前来村里游玩,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同时,诚挚欢迎更多企业前来投资,一起让村里发展得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