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引导学生精“修”细“雕”
侨乡非遗文化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
情绪管理:优化班级管理的“金钥匙”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导学生精“修”细“雕”

    古人云:“文不厌改。”“改”的主导者,以往都是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大显身手”——删字增词、删节增句,而学生只是习作中“改”的被动者。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得不到培养,习作水平也提升不快。对此,本人认为作文教学应从“老师替学生改作文”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江海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 林宝玲

    引导学生避俗求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否吸引读者,首要的是标题是否有新意。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忽视题目的新颖性,随意拟题。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从指导学生修改标题入手,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细节中寻找灵感,再现心灵感悟,让学生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角度虽小,却能平中见奇。经过引导,学生们可以掌握避俗求新的技巧。

    例如,一位学生的作文原题是《燕子爱孩子》,通过引导教学,标题改为《鲜红的嘴巴》,以燕子为保护孩子不惜让嘴巴流血为题,更能以物寓情;另一位学生的作文原题《一块布的故事》,修改后标题为《一块布的命运之曲》,通过“命运之曲”这个概念,制造悬念与遐想。这些标题让人耳目一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同样重要。精彩的开头能引人入胜,精彩的结尾则让人回味无穷。学生通过比较和修改,能提高鉴别能力,写出精品作文。我尝试引导学生以声音开头,以声音结尾,或以环境开头,以环境结尾。

    例如,《一块布的命运之曲》修改后的开头为“‘嗖!嗖!嗖’在寒冷的冬天里,有块又美丽又大的布,迎风引吭着《命运之曲》,它很想变成一件漂亮的外套,让人们又暖和又美丽”。修改后的结尾为“‘嘘,嘘,嘘……’布在垃圾桶里用微弱的声息吟唱着那首《命运之曲》”……以声音开头,为故事渲染了气氛;以声音结尾,让故事余音绕梁。

    《鲜红的嘴巴》修改后,开头从“从前,有一对燕子。燕子爸爸和燕子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很疼爱。不管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天天都给自己的孩子找吃的。”变为“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海面上波涛起伏,卷起了一个个巨大的浪花,外面传来‘轰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同时,本来热热闹闹的街道上,也黯然宁静下来,只听见雨在哗哗地独唱着”;结尾从“燕子爸爸望着自己的孩子,脸上露出无比的笑意”变为“在这风雨交加的夜晚,雨还在哗哗地唱着一首悲壮的歌。燕子爸爸在‘轰隆隆’的雷声中悄悄地倒下了。此时,燕子爸爸听到的最后一个声音不是轰隆隆的雷声,而是孩子们都在欢乐地叽叽喳喳地唱起歌来,而它却在柔和的歌声中安然地离开了宝贝们,去了一个再也见不了宝贝们的地方了”……环境的烘托,让文章读起来更有韵味。

    引导学生注重细节修改

    细节是写作的“心脏”,把细节写活,就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我着力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的修改,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语言亮丽多彩。

    例如,一位同学的作文《梦想之花》,经过修改后部分内容为:“时间悄悄地在玩闹中溜走,转瞬间,桃花已开始凋谢,奄奄一息地看着光秃秃的桃树,那冷清的气氛着实让人窒息,樱之鸟产生了一个念头——找一种永不凋谢的花,让桃花再‘活’过来。它在小溪旁,东翻西找,在这儿瞅瞅,那儿看看,还是没有找到永不凋谢的花朵,便更忧郁了”,运用拟人手法把樱之鸟的做法、想法写“活”了;另一名同学的作文《粘在蜘蛛网上的小蝴蝶》修改后的部分内容为:“突然有一只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不小心被粘在蜘蛛网上,一只小蜘蛛用沉重的步伐向小蝴蝶走来”,通过拟人手法把小蝴蝶和小蜘蛛的动作写“活”了。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精“修”细“雕”。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学生不仅掌握了写作技巧,还能让作文锦上添花。同时,在修改过程中,学生也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发展自我。既能减轻老师审改的负担,也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实现“双赢”。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