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侨为桥,引领青年共发展
消除安全隐患
守护华侨记忆
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商会调解工作站守护商圈和谐
两地妇女深化合作
更好服务大湾区发展
冷空气发威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山市政协常委黎振龙带领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以侨为桥,引领青年共发展

    “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蕴含无限的潜力与商机。我希望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更多港澳青年走进台山,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台山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常委、市侨青会会长,台山市南洲五金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振龙说。

    作为侨界的青年委员,黎振龙在促进台山制造业发展方面贡献良多,并积极履职,促进海内外青年、企业界政协委员、商协会代表交流联结,在台山写下一段关于梦想、奋斗与奉献的故事。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心怀家国

    投身家乡建设

    黎振龙多次在政协有关会议上表示:“要利用港澳委员自身优势,促进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港澳和台山之间流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黎振龙频繁穿梭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重点城市之间,通过政协、工商联、侨青会等平台,不遗余力为企业家们牵线搭桥,引导他们到家乡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成果。

    30多年前,黎振龙出生在台山市冲蒌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的父亲黎亮生,是台山市南洲五金工艺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黎亮生以编织手工艺为手段,带领村民们编织出了通往世界的梦想。

    年少的黎振龙,远赴澳门、美国求学。虽然身处异乡,但是他心中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从未改变。“父亲常常告诉我,无论走多远,根在哪里,心就要向哪里。”他说。这份家国情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黎振龙的归途,指引了他未来事业与人生的方向。

    2005年,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黎振龙毅然回到台山,投身家族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之中。面对编织行业的陌生与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从零开始,从采购到生产,从检测到出货,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他的心血与汗水。

    黎振龙深知,制造业是台山经济的基石,也是带动就业、促进发展的关键。作为港澳委员,他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随着大湾区交通路网建设不断加快,台山与港澳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黎振龙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创办了投资公司,专注于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和厂房建设,成为连接内地与港澳经济的纽带。在台山市冲蒌镇,他投资建设了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福元工业园,为大湾区企业提供落地台山的优质平台。与此同时,黎振龙组织企业界政协委员、侨界代表参观黄茅海跨海通道,鼓励本地和在外企业家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台山与大湾区重点城市开展更多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为“大桥经济”助力添彩。

    搭建桥梁

    共谋家乡发展

    黎振龙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连接港澳与台山青年的桥梁。他深知,凝聚更多海内外侨界青年的力量,对于推动台山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22年,黎振龙接过侨青会会长的接力棒。两年来,他带领团队,组织一系列考察交流活动,让台山籍侨界青年常回家看看,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同时,他带领本地青年企业家走出国门,拓宽视野,寻求合作。

    去年,黎振龙组织部分企业界政协委员、侨青会企业成员,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RCEP成员国,开展交流经贸文化考察活动,与东南亚侨团建立紧密联系,让企业“走出去”展示形象,把优质资源“引进来”。

    今年,黎振龙利用侨青会的资源载体,协助台山市政协成功设立港澳台侨委委员联络站,搭建政协委员、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企业家互联互动平台,并主动承担起联络站站长的职责,为台山加强与港澳和海外的多边联系、合作交流、贸易往来广泛凝心聚识。联络站为侨界委员协商履职提供了便利,设站不久后,政协委员们就提出《关于推进莲花路改造提升的建议》,“联络站+”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人民政协报》的刊发报道。

    黎振龙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他坚信,企业家的成功不仅在于经济上的成就,更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此,黎振龙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从资助贫困学生到支持乡村振兴,再到助力环境保护,他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最需要的地方。

    黎振龙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未来、台山的发展紧密相连时,就能激发出无限的可能。作为港澳委员,他用行动诠释了侨界青年在大湾区广阔天地中的担当与作为。展望未来,黎振龙心怀憧憬,信念坚定:“我将持续以侨为桥,以梦想为动力,不负青春时光,为台山发展添砖加瓦。”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