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黄茅海跨海通道在灯光的映衬下犹如一条璀璨的巨龙,横跨海面,气势恢宏。
电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江门台山供电局深度融入地方发展,服务“百千万工程”,通过不断优化电力供给、建设可靠电网与智慧配电网络,为台山清洁能源输送和城乡电网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实际行动,将“百千万工程”蓝图逐步变为实景图。
陈素敏 郑茵茵 杨金国
A
保障跨海通道建设
助力区域互联互通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启动后,江门台山供电局马上与相关部门及项目组建立紧密的联动机制。该局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主动走访项目现场,深入了解项目用电需求,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电力保障。针对路灯照明、服务区、高速出入口等关键区域的永久用电建设,该局安排专人进行现场查勘、负荷规划,确保电力供应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这种“保姆式”服务,不仅降低了办电的时间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顺利通车奠定了坚实的电力基础。
此外,为全力满足“港车北上”和“澳车北上”绿色出行需求,黄茅海服务区计划建设40支充电枪。“收到项目方用电需求的当天,我们便完成供电方案的修改并给予答复,通过‘南网在线’App等渠道,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及时传递办电信息。”江门台山供电局供电服务中心计量运维班副班长萧建锋说道。
12月9日,在各方努力下,江门台山供电局完成验收工作,助力黄茅海服务区顺利完成充电桩项目建设。
B
开展“整线成片”改造
推动乡村电网升级
在台山市的滨海小镇——广海镇,江门台山供电局联合当地政府,以整线(成片)改造为契机,对电网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改造隐患台架、更换裸导线为绝缘导线、整治中压线路穿越民房等举措,提升了供电质量,还进一步美化了乡镇面貌。这些改造措施让广海这座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古镇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整线(成片)配网标准化治理是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在配网建设改造方面的一次全新尝试。该模式聚焦频繁停电、低电压、重过载以及“三线”搭挂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以“零遗漏”为目标,集中资源整体性成片解决问题。江门台山供电局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将整线(成片)配网标准化治理作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通过全面排查、全面立项、全面治理的“组合拳”,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电网存在的顽疾。
为了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江门台山供电局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做好设计立项工作。据统计,该局投资8000万元用于“整线成片”改造项目,集中解决台区低电压、重过载等问题。2024年,共立项建设74个项目,惠及213个村落,更换线路长达362公里。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乡村配电设施的升级,还让人民群众用上了更加稳定、可靠的电力,为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为了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江门台山供电局在台山片区投资了4.3亿元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新建110千伏大江变电站和110千伏西湖变电站两座变电站,更好满足工业新城和台城新南区的用电用能需求。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还为台山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C
打造“近零碳”配电房
支持地方文旅发展
砖红色光伏屋顶、亮黄色外墙、东南亚风情的墙绘……在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一座极具设计感的配电房矗立在绿植之中。这是由江门台山供电局打造的台山市首座“近零碳”示范配电房,该配电房投运后,将极大提高“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五丰村供电的可靠性,可满足该村未来三年用电负荷增长需求,助力低碳环保新文旅发展。
“积极探索‘近零碳’旅游景区建设,投资486万元打造海宴五丰村乡村电气化项目。该配电站一改传统电房刻板单调的工业品形象,让冰冷的电力基础设施有温度、更亲民。”江门台山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华丽变身背后,处处存在巧思。据悉,该项目是台山市首个集光伏发电、储能、电能分配于一体的“近零碳”智能配电房,创新采用了多种新技术。项目在江门地区首创应用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实现低压配电网智能互联,将低压智能化控制技术运用到每个用电终端,可实现电房环境和设备状态全感知、全透明,有力支撑智慧运维,运维人员只需手指轻轻一点,站内碳排放情况、光储充放电量等即可一览无遗。同时,配备了无人机机巢,通过归中系统、充电系统、远程通信系统等模块,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飞、存放、充电,满足无人机24小时全自动智能自主巡检需求,有效减少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项目还采用“屋顶光伏+储能”新模式,年发电量可达2.1万千瓦时,优选彩色光伏玻璃,更好融入当地东南亚特色建筑风格,真正让配电站“颜”“智”兼备。
江门台山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继续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持续做好典型村整线(成片)配网标准化治理,全力推进新时代电气示范村建设,用坚强可靠的配电网赋能“百千万工程”,为台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电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