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4下一版  
五部门发文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
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黄金通道 寻美捷径
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
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7%
我国计划到2029年建成约1万个中医优势专科
我市将13类老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对象
江门3家企业上榜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粤港澳大湾区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

扫码看全文

    新华社广州12月11日电 珠江入海,海潮涌动。

    12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座座跨江跨海通道飞架,天堑变通途;高铁飞驰、公路网密布、世界级机场群四通八达……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有人说粤港澳大湾区彻底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习惯。

    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正让大湾区居民心联通。何以“三向奔赴”?新华社记者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的国际一流湾区寻找答案。

    硬联通:天堑变通途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18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习近平强调:“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2024年6月30日,大湾区又一备受瞩目的超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跨江跨海通道不断加密,有6条已经建成通车,分别是1997年通车的虎门大桥、2008年通车的黄埔大桥、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2019年通车的南沙大桥、2024年通车的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另有3条分别是建设中的狮子洋通道、规划中的莲花山通道和伶仃洋通道。

    港澳居民探亲返乡之路更近、更顺了。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5个香港人就有1人祖籍江门,每3个澳门人就有1人祖籍江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说,从香港出发,驱车经过港珠澳大桥和黄茅海跨海通道,可更快抵达江门台山市。

    近年来,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提速,为湾区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畅通了“大动脉”。

    软联通:“一国两制”新实践

    “湾区标准”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要载体。2023年4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香港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构建起“湾区标准”三地合作机制。

    目前,粤港澳以三地高共性、易融合的重点民生领域为切入点,已经共同公布了215项标准,涵盖食品、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32个领域。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坚定依靠改革、开放、创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如今,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到跨境金融、合作查验等专业领域,从人才跨境往来、车辆跨境通行、数据跨境流通到政务服务跨境合作……粤港澳三地持续扩大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覆盖面,逐步打通大湾区居民关切的难点堵点。

    心联通:打造“优质生活圈”

    随着大湾区经济、科技、文化、民生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正在不断拓展新空间。

    目前,超20万名港澳居民在粤工作发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超过34万人次,融合发展、共建湾区已成为三地居民的普遍共识。三地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粤港澳定能携手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的国际一流湾区。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