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从江门到澳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21/2024-12-13/A04/5921734490913926.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澳门江门根脉连
崔世平:出钱出力为家乡修建基础设施
梁晚年:在澳门营造十公里中华文化“长廊”
麦瑞权:建设澳门政权移交大典临时场馆
陈少清:为家乡筹款捐款建设医院和新农村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开荆:当好“超级联系人”促进两地发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崔世平:出钱出力为家乡修建基础设施

崔世平

    “初次回到家乡去葵湖边散步、欣赏圭峰招待所的蚝壳大楼,画面至今记忆犹新。”谈起家乡江门,崔世平表示,浓浓侨乡情,让他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和骄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及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崔世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工程师,将一张张蓝图变为现实,为澳门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更是江门这片热土的赤子,始终心系家乡,为家乡的建设积极出谋划策。

    崔世平的父亲崔德祺先生,是建筑行业的佼佼者,更是一位慈善家。父亲的教诲常在崔世平耳边响起:“作为澳门社会的一分子,应当扛起责任和担当。”这句话,崔世平时刻铭记于心。他追随父亲的脚步,初中毕业后远赴美国求学,在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土木工程系深造,分别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0年,身处海外的崔世平深切感受到祖国繁荣强盛的重要性,有感香港和澳门即将回归祖国,便毅然返回澳门,决心为自己的家园出一分力。

    此后,崔世平常陪伴家人回到家乡新会区双水镇看看,“崔嘉亨村荣获江门市‘文明村’称号令我一直难以忘怀。”崔世平介绍,20世纪80年代,父亲出资改善崔嘉亨村的基础设施,包括全村铺设水泥道路,为每家每户增设自来水供应设备等。后来,崔世平出钱出力为家乡修建鱼塘等基础设施。他说:“我与家人一起见证新会家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尤其近年来的发展更是见证大家的生活好起来,我心里也满是温暖和踏实。”

    在建设家乡的同时,崔世平欣喜看到了家乡的快速发展:新会陈皮越来越广为人知,一批老字号陈皮品牌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创新区的龙头企业;开平碉楼等历史人文景观也吸引了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崔世平表示,这是家乡人民文化自强、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也让他看到了江门与澳门两地在交流合作上的广阔空间。

    在崔世平看来,江门与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美食之都“金名片”的多元发展定位遥相呼应。此外,江门还是澳门企业投资、青年创业、居民养老、家庭旅游的高质量目的地,澳门也是江门品牌“走出去”的理想门户。

    “江门与澳门两地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未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可望与江门形成更多良性互动,尤其在文旅会展方面可加强合作,完全有条件共同推动打造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产品,进一步用好用足两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崔世平认为,澳门可继续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群尤其江门的合力互推,发挥澳门的独特门户优势,联动其他珠江西岸城市,发挥核心引擎及辐射带动作用。

    澳门回归25周年临近,12月11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江门与澳门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崔世平对未来充满期待:“随着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交通网络便捷性和政策优越性大大提高,相信未来两地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方面将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两地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而且必然一天比一天好!”(凌雪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