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从江门到澳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21/2024-12-13/A04/5921734490913926.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澳门江门根脉连
崔世平:出钱出力为家乡修建基础设施
梁晚年:在澳门营造十公里中华文化“长廊”
麦瑞权:建设澳门政权移交大典临时场馆
陈少清:为家乡筹款捐款建设医院和新农村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开荆:当好“超级联系人”促进两地发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麦瑞权:建设澳门政权移交大典临时场馆

麦瑞权 凌雪敏 摄

    随着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的纪念日脚步声渐近,前澳门直选立法会议员、五邑大学董事会董事麦瑞权博士格外忙。他频繁穿梭于各大高校与学术机构,12月9日更受邀到五邑大学进行主讲“讲好澳门故事——澳门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课题,分享自己与澳门、与祖国同发展共命运的故事。

    在演讲台上,麦瑞权乐于与大家分享他与家乡江门不解的情缘。麦瑞权祖籍江海礼乐,自1999年承接澳门政权移交大典临时场馆建设重任以来,他的事业便与家乡江门紧密相连。

    当麦瑞权创立的澳门瑞权工程有限公司,接到澳门政权移交大典临时场馆工程时,离澳门回归祖国已不足5个月。时间紧迫,麦瑞权全身心投入其中。作为在澳门出生长大的他,把场馆建设工程看作爱国爱澳感情的奉献和一份中国人的使命。

    工程采用钢结构,需要大量的专业烧焊工人,麦瑞权首先想到了家乡江门。当时江门机械厂和江门甘化集团的工人在业内颇有名气,且两地相近,立足澳门、背靠祖国是最理想的方案。“江门乡亲给予我鼎力支持,很快就召集了百多名工人。两地工人不分你我,风雨同舟……”麦瑞权回想起那段时光,依然深受感动,“最终,我们排除万难,在12月中旬提前完工,让国家护旗队能提前操练,保证回归时五星红旗准时升起。当场馆灯光亮起的一刻,骄傲和成就感涌上心头!”

    正是家乡与澳门携手,不计得失、全力以赴,为澳门回归这一历史性时刻的顺利呈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由于江门机械厂很多工程师都是五邑大学培养出来的精英,因此,麦瑞权与江门及五邑大学之间的纽带更加牢固,情感更加深厚。

    作为五邑大学校董,麦瑞权围绕五邑大学发展建设,致力于为学校搭建江门与澳门两地的人才交流平台,帮助学校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今年5月9日,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特别邀请澳门瑞权工程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工程学科专场招聘会,不仅为五邑大学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企业也由此吸纳了一批优秀建筑人才。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澳门青年对祖国认同感对于国家的凝聚力和发展至关重要。”麦瑞权说,“我愿意为两地青少年交流搭建平台渠道,推动两地新一代青年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江门与澳门的合作交流中,麦瑞权尤其关注两地青年的交流。如今,麦瑞权把每年一度在家乡礼乐街道敬和村举行的敬老活动交给了自己的孩子来组织,希望能加深孩子与家乡的情感联结。在麦瑞权看来,两地青年的联结,除了乡情,还需要有更实在的发展基础作支撑。麦瑞权这些年来推动多批澳门青年走进江门了解中华文化,参与工作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发展的脉搏。在担任江门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期间,麦瑞权围绕江门澳门两地青年文化交流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澳门与祖国命运与共,祖国好,澳门才好。”麦瑞权深情地说,“未来,希望江门可以加强设计,依托本土高校、企业资源与澳门实现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从而吸引更多澳门青年北上发展,促进两地产业共荣、文化共融,乡情共鸣。”(凌雪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