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从江门到澳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21/2024-12-13/A04/5921734490913926.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澳门江门根脉连
崔世平:出钱出力为家乡修建基础设施
梁晚年:在澳门营造十公里中华文化“长廊”
麦瑞权:建设澳门政权移交大典临时场馆
陈少清:为家乡筹款捐款建设医院和新农村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开荆:当好“超级联系人”促进两地发展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评
澳门文献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开荆:当好“超级联系人”促进两地发展

    江门与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历史上人员往来密切,由此形成一种颇具特色的地缘名人文化现象。

    如今,定居澳门的江门籍乡亲大约有20万人,在澳门社会亦有诸多江门籍的知名人士,如澳门第三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前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前任澳门特别行政区保安司司长张国华,以及多位立法会议员等。这些能人志士从江门走出去闯荡,又一直心系江门,缠绕在心底的是千丝万缕的乡情。他们爱国爱乡,致力于推动江澳两地各个领域间的合作,是两地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强大推力。

    过去20多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国两制”制度给澳门带来的发展变化。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江门各种优势机遇交汇叠加,各种重大利好叠加集聚,与澳门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两地合作大有可为。在澳门的五邑乡亲,应该当好“超级联系人”,为澳门和江门两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方面要持续发挥社团的优势和作用。例如,澳门江门同乡会在短短20年时间内团结乡亲、服务家乡,凭借着不俗的社会影响力、号召力,现已成为澳门最大的社团组织之一,也是澳门五邑籍社团的杰出代表。接下来,我们要通过社团持续拉近两地的人心距离。

    另一方面要“以老带青”,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认同感。就目前来说,在内地发展的江门籍澳门年轻人还不多。比如,可以把“江澳地缘名人文化现象”作为一张文化名片,把这些名人的故事串联起来,放在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展示,从而更好地凝聚情感。未来,还要积极传递、分享家乡乃至内地的惠澳政策,为澳门年轻人进入内地创业、就业和生活提供助力。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