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天下/纵横
上一版3  
叙利亚政局前景难料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4 年 12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渡政府正式接管权力 地区博弈力量显现
叙利亚政局前景难料

12月8日在大马士革拍摄的武装人员。
12月10日,众多土耳其境内的叙利亚难民等待通过土耳其南部哈塔伊省的过境口岸,准备返回叙利亚。
12月10日,以军部队被部署在戈兰高地东侧的军事缓冲区围栏附近。

    11月底以来,叙利亚局势突变,反对派武装快速占领多个重要城市,并于12月8日宣布“解放大马士革并推翻阿萨德政权”。阿萨德在与多个叙利亚冲突方谈判后辞去总统职务并前往莫斯科,俄方随后表示向阿萨德及家人提供庇护。

    分析人士指出,叙利亚“变天”后,其邻国及域外国家围绕各自利益诉求已开始行动,并通过叙内部政治势力相互角力,以期扩大自身在该地区影响力。这些都将对叙利亚政治前景以及未来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文/新华社、新华网、央视新闻

    图/新华社

    局势

    十余天内叙利亚“变天”

    本次叙利亚局势生变始于11月27日,当天也是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停火协议生效的日子。反对派武装及极端组织当天发起突袭,仅用约一周时间就先后攻下多个重镇。

    11月30日,叙军方发表声明说,反对派武装在过去几个小时内进入叙北部最大城市阿勒颇市的大部分地区,叙军方将重新部署予以反击。

    12月5日,叙军方发表声明说,反对派武装在过去数小时内进入位于中部的叙第四大城市哈马,叙军方将予以反击。

    12月7日,叙政府军发表声明说,政府军已在叙南部德拉省和苏韦达省进行了“重新部署”,建立了防御工事和安全警戒线。

    12月8日,叙反对派武装宣布已完全控制重要城市霍姆斯;当天晚些时候,反对派武装在电视讲话中说,已控制首都大马士革并“推翻了阿萨德政权”。贾拉利当天表示已与反对派接触,双方同意保护公共机构。

    12月8日,据今日俄罗斯报道,俄罗斯外交部说,巴沙尔·阿萨德在与多个叙利亚冲突方谈判后辞去总统职务,离开叙利亚,并下令和平移交权力。

    12月9日,据亲叙利亚反对派媒体报道,反对派授权“叙利亚救国政府”的穆罕默德·巴希尔组建叙利亚过渡政府。公开资料显示,“叙利亚救国政府”在叙反对派武装“解放叙利亚”联盟(又译“沙姆解放组织”)的支持下于2017年成立,“解放叙利亚”联盟被认为是此次击败叙利亚政府军的主力之一。

    12月10日,以穆罕默德·巴希尔为看守总理的叙利亚过渡政府正式接管权力,期限暂定至2025年3月1日。巴希尔表示,“叙利亚救国政府”和前政府成员已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配合政治过渡进程,移交文件和机构职能。

    12月11日,“沙姆解放组织”宣布,解除大马士革宵禁,同时呼吁叙利亚人民重返工作岗位。

    多国表明态度

    在叙局势突变之时,以色列、土耳其、伊朗等地区主要国家,俄罗斯、美国等在中东地区保持传统影响力的域外大国分别以不同方式登场,表明态度。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方希望与叙过渡政府“建立关系”,如叙利亚对以色列构成威胁,以方将“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以国防部长卡茨也警告说,任何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实体都将遭以方无情打击。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2日晚在安卡拉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谈时说,土方将阻止库尔德工人党及其附属组织利用叙利亚局势,同时还要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埃尔多安此前表示,土方“不能允许叙利亚再次分裂”。土耳其还任命土驻毛里塔尼亚大使柯尔奥卢为土驻叙使馆临时代办。

    美国政府说,承认未来叙利亚政府的前提,是该政府“可信、包容且无宗派之分”。布林肯强调,叙利亚未来政府需具有包容性,尊重少数群体权利,还应确保叙不被用作“恐怖主义基地”。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日报道说,俄罗斯副外长米哈伊尔·波格丹诺夫表示,俄方已与“叙利亚沙姆解放组织”建立联系,双方讨论了有关保护俄在叙外交使团和公民安全的问题。他还说,希望“叙利亚沙姆解放组织”履行全部安全承诺。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1日表示,有迹象表明,叙利亚发生的事情“主要是由美国和以色列共同策划的”。参与叙利亚冲突的各方有不同目标,“但时间会证明,这些目标都不会实现”。

    伊朗政府发言人穆哈杰拉尼此前表示,叙过渡政府与以色列保持何种距离,“是决定伊朗对叙新执政者采取何种态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以色列谋划控制戈兰高地

    虽然以色列方面声称不会干涉叙内政,但总部设在英国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网站10日发布消息称,在过去48小时内,以色列对叙利亚发动了大约250次空袭,摧毁了叙境内多个重要军事设施。

    以色列国防军12日发表声明说,空袭已“严重破坏”叙利亚防空系统,摧毁超过90%已被识别的地对空导弹。以空军制定了一项“广泛的打击计划”,对叙利亚“最具战略意义的武器系统进行了重大打击”,叙利亚的几处主要空军基地成为以军打击目标,以空军还打击了叙利亚的武器制造和储存设施,包括霍姆斯地区的一个关键地点,那里被确定为叙利亚飞毛腿导弹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为叙利亚武器制造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以色列军方官员12日披露,军方相信,连日空袭几乎摧毁叙利亚全部防空装备,令以军战机和无人机获得空中优势,为打击伊朗核设施提供了机会。

    与此同时,以色列也在谋划加强对戈兰高地的控制。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部一块狭长地带,被称为“中东水塔”,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这一战略要地的大部分地区。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叙以双方围绕戈兰高地展开争夺,联合国安理会同月通过了停火决议,叙以双方随后在1974年5月达成《部队脱离接触协议》,以色列撤出戈兰高地东部的一个狭长地带作为缓冲区,该地带由联合国部队驻扎,负责维持两国在戈兰高地的停火。1981年,以色列单方面宣布吞并戈兰高地的以色列控制区。国际社会不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13日发表声明说,他已命令军队在这个冬季驻扎在位于戈兰高地赫尔蒙山的原叙利亚政府军控制的哨所。这是以军自1974年以来首次进占戈兰高地缓冲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日通过发言人迪雅里克发表声明,对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最近遭受广泛侵犯深表关切,特别是对以色列数百次空袭叙利亚表达关切。古特雷斯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期,在维持叙利亚公共秩序的同时,当务之急是支持叙“可信、有序和包容的”过渡安排。

    分析

    多方博弈皆有盘算

    分析人士指出,中东主要国家及域外大国在叙政局变化中快速登场,甚至采取空袭、控制缓冲区等军事行动,是基于各自战略利益的考量。

    叙利亚被认为是伊朗主导的“抵抗轴心”的一员,以色列方面希望借叙局势变化之机扩大控制范围,从而削弱伊朗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弱化伊朗地区影响力。以色列《国土报》文章说,阿萨德政府倒台是对伊朗领导的“抵抗轴心”的战略打击。科威特“侦察智库”负责人阿卜杜勒阿齐兹·安杰里评论说,叙局势变化使以色列有机会进一步巩固在戈兰高地的部署,这是以色列长期以来寻求实现的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伊朗来说,黎巴嫩真主党被削弱、阿萨德政府倒台等接连的形势变化,可能迫使伊朗重新定义其安全政策和地区角色。俄罗斯“报纸网”说,若失去叙利亚支持,伊朗将无法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因为其地面支援路线将被切断,这将导致伊朗在该地区影响力被削弱。另外,由于贸易路线减少,伊朗的经济问题也可能有所加剧。

    对于土耳其,有分析说土方或将借机提高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美国智库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沃拉·马戈林表示,土耳其正寻求利用当前叙不稳定局面来塑造有利于土耳其的地区政治版图。埃及阿拉伯与国际事务专家穆斯塔法·阿明也说,土耳其在为进一步打击库尔德武装积蓄力量。

    俄罗斯方面的当务之急是保障其在叙军事利益和安全。俄新社援引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俄官员正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保持联系,叙反对派领导人已同意保障俄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和外交机构安全。

    美国方面优先考虑的则是确保“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不会借机做大。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表示,首要任务是确保“叙利亚境内的战斗不会导致‘伊斯兰国’卷土重来”。美国彭博社还说,美军此时空袭叙境内“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也有在中东地区展示其军事力量的意味。伊拉克拉夫德传媒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里·穆萨指出,美国或将逆转前期因战略重心转移、撤离中东导致的劣势,这可能有利于新一届美国政府推进以色列与沙特甚至更多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关系实现正常化。

    政局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叙反对派武装之所以能快速推进,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军士气存在问题,几乎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同时支持叙政府的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或忙于自身事务或遭受严重打击,无暇顾及叙政府;二是反对派武装准备充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不同立场和背景的组织能协同作战,显示背后可能有外部力量支持和协调;三是叙经济状况近年来持续恶化,限制了叙政府经济动员能力,同时民众对持续恶化的民生状况也有不满。

    但分析人士指出,叙利亚内部民族和宗教情况复杂,境内有“叙利亚国民军”、库尔德武装等不同政治力量,宗教背景和外部支持力量各不相同,但对抗阿萨德政府是其共同目标。现在这一目标已实现,接下来各方能否真正坐到谈判桌前仍是未知数。

    山东师范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北平表示,尽管叙反对派武装推翻了阿萨德政府,但叙利亚局势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各方势力背后的大国将起到关键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军认为,围绕叙利亚战后国内权力分配将会出现新一轮的国际和地区政治博弈。他说:“从当前局势看,美国掌控中东的能力可能得到强化,伊朗方面恐将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新一轮打压,以色列和土耳其在该地区的行动将更为主动,这些都有可能通过叙利亚内部的政治势力斗争反映出来。”

    美国智库中东研究所叙利亚项目主任查尔斯·利斯特表示,在现阶段,一些外部势力将重新选择他们青睐的叙利亚派别和代理人,“这是一个危险的节点”。

    相关新闻

    联合国估测超过110万叙利亚平民流离失所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12日说,自叙利亚最新一轮局势升级以来,已有超过110万叙平民流离失所。

    该机构说,在叙利亚东北部,超过4万名流离失所的平民住在约200个临时避难中心。在叙利亚东北部部分地区,人道主义准入和援助运送仍然面临挑战。拉卡、塔卜卡、哈塞克和代里克等地平民因检查站而受到行动限制,抢劫事件持续发生。

    自12月10日起,阿勒颇省提什林大坝附近的敌对行动导致停电时间延长,影响了曼比季市和科巴尼市等地区的40多万人,造成供水和其他关键服务中断。

    阿勒颇省继续出现粮食短缺,由于面粉和柴油短缺,面包店关闭。蔬菜供应有限,一些社区持续停电,燃料价格居高不下。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