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通讯员/曾双庆 温志宏
“光伏利用涨荷包,兼顾风貌不可少。设计施工要报备,四邻签字无忧扰。山墙无缝接房顶,屋檐收敛不外飘。施工安全要保障,和美青文好上好。”这段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已成为鹤山市龙口镇青文村村民口口相传的“顺口溜”。记者了解到,作为鹤山推进“光伏+建筑”应用试点村之一,龙口镇青文村率先饮上“头啖汤”,青文村党群服务中心屋顶“光伏+建筑”改造工程已顺利完工,屋顶装上了光伏板,兼顾起节能和美观的作用。
为农房安装“光伏板”提供规范指引
今年8月,鹤山成功入选全省首批25个县(市、区)“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今年12月初,龙口镇青文村被确定为鹤山市“光伏+农房建设”项目试点村之一。作为鹤山试点村,如何使“光伏+农房建设”项目更好更高效地在青文村落地,取得好成效?青文村作出了有益探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口镇青文村以村规民约作“标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规”出乡风文明好景象,“约”出乡风文明新风尚,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开创乡村工作新局面。可以说,村规民约的运用,在青文村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鹤山市龙口镇青文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委员陈晓华表示,为了顺利推进试点工作,引导村民正确认识实施“光伏+建筑”改造的积极意义,青文村制定了我市首个“光伏+农房建设”村规民约。
这个“量身定制”的村规民约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传达了“风貌优先、光伏赋能”的要求,让村民们了解对农房进行光伏改造的益处和需要遵守的原则,以及安装要求、报备流程等内容。
此外,青文村还通过“四议两公开”表决通过了一份详细的项目落地方案,确保安装完成后,更加符合农村风貌要求,并方便后期管理。青文村还将村民安装光伏设施提升农房风貌纳入积分制管理制度,给予积分奖励。
据介绍,青文村村委会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挖掘可安装光伏设施的村级集体建筑物,出租给强村富民公司。目前,青文村村委会屋顶的光伏板已安装完毕,村委会对面建筑屋顶的光伏板也即将安装完成,建成后预计月均发电1.2万度,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按照规划,青文村未来将连片打造光伏屋顶,按市场价格租赁青文大道两旁的房屋,整体打包对外公开招租,以实现“光伏富民村和美”的目标。
“政府推行‘光伏+农房风貌提升’的好政策,可以让村民享受到‘可遮阳+可收益+可变美’的三重福利。”陈晓华表示,青文村将继续推动“光伏+农房风貌提升”一体化项目落地实施,吸收“阳光效益”,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规范推进鹤山市“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建设工作,鹤山市结合自身地方实际和特色,加快制定出台《鹤山市“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实施方案》,并明确了要以坚持“风貌优先,光伏赋能”为原则,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工作,通过“一镇一试点”,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当前,结合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鹤山围绕全方位提升农房建设“安全、质量、风貌、绿色、规范”水平的目标,持续强化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服务能力,并积极推动绿色农房的建设,开展“光伏+农房风貌品质提升”一体化建设,今年已累计建设或改造光伏农房(含农房加装光伏屋顶)近400户。
鹤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鹤山将把握好鹤山作为“光伏+建筑”试点县的政策机遇,统筹推进,通过开展光伏应用试点,形成具有鹤山特色的城乡建筑风貌典型,助力鹤山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同时,鹤山将进一步摸清农房的可利用资源面积情况,强化风貌管控,通过村规民约和“四议两公开”流程管控光伏项目风貌、实现整村推进,特别是在典型村风貌提升工作中结合产品做出鹤山特色,确保鹤山“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