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决基层群众看病远难题
举办江海首届静脉血栓
栓塞症防治培训交流活动
科学增强免疫力 做好“第一责任人”
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
增设中医康复特色夜间门诊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年的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
科学增强免疫力 做好“第一责任人”

接种疫苗是有效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之一。

    每年的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其初衷是推动全球对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防控与消灭工作。尽管脊髓灰质炎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世界强化免疫日依然保留,不断提醒公众关注免疫,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医生表示,免疫系统就像身体的“安全卫士”,为人体抵御外来的病原体和病毒,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科学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尤为重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A  免疫力下降儿童易反复感染

    3岁多的琪琪曾经常常生病,一年发热近十次,三次因为肺炎入院治疗。为此,琪琪的家长觉得很烦恼:“孩子住院的时间比住在家中的时间还多。”三个多月前,琪琪又因咳嗽、发热而入院,医生竟然在其肺里发现卡氏肺孢子菌。

    江门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黄华兴表示,卡氏肺孢子菌一般只会让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人群受到感染。结合琪琪的情况,应该是免疫力低下导致她常常生病。“幸好,经过医务人员的积极治疗及家长的努力,现在小女孩的情况已有很大的改善,最近三个月都没有感染了。”黄华兴说。

    黄华兴表示,人体的免疫功能由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识别和攻击外来病原体,防止它们侵入并引发感染和疾病。当免疫系统功能出现紊乱的情况,就会引起免疫过度或免疫不足,人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区煜君表示,首先,免疫力下降最直接的影响是身体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导致频繁感冒和其他感染。其次,免疫力低下可能导致消化系统问题,如腹泻、便秘或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免疫系统功能的减弱可能增加癌症和肿瘤的发生风险,因为免疫系统通常能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此外,免疫系统弱化会导致身体对疾病和伤害的康复速度变慢,增加疾病的持续时间。

    在临床上很多的免疫紊乱表现为免疫力下降。“像琪琪一样,免疫力下降的儿童最常见的表现为反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黄华兴提醒,如果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也会对自身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产生攻击和损害,诱发相关的免疫性疾病,如过敏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

    B  科学增强孩子免疫力

    有什么方法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黄华兴建议,首先要接种疫苗。现在很多致病的病毒、细菌都已有相应的疫苗,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就可使孩子免受感染。建议儿童除了接种常规的疫苗外,在某些疾病的流行季节,可提前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区煜君建议,科学增强免疫力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均衡营养。饮食应品种多变化,做到主副食、粗细粮、荤与素的合理搭配。建议每天进食蔬菜类、水果类、动物性食物、谷类、薯类、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等食品,摄入充足的水及做到少盐少油。

    二是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黄华兴建议,应让孩子保持每天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户外运动,多晒晒太阳。

    三是充足睡眠。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因为睡眠不足会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患病风险。

    四是管理情绪,缓解压力。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皮质醇分泌过多,抑制免疫系统。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法,可以放松身心。

    ★小贴士

    自查免疫力是否下降

    免疫力可以通过以下表现来自查,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意味着免疫力下降。

    一是频繁感冒或感染。免疫力低下时,病原体会更容易入侵,导致频繁感染。这些感染可以是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二是伤口愈合缓慢。免疫力正常时,人体能快速修复受损组织和细胞,而免疫力降低时,伤口愈合速度会减缓。

    三是容易疲劳。做一点事就感到疲乏,休息后会好转,但又觉得没有完全缓解,短时间内再次进入疲劳状态。

    区煜君提醒,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