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公布,开平市塘口镇仓东村入选。仓东村又添一张省级名片。
2009年,五邑大学博士谭金花带领热心遗产保护的各界人士,对仓东村的建筑进行修复保护及社区营造,开展“仓东计划”。目前,“仓东计划”及仓东遗产教育基地获得多项荣誉。
而不久前在仓东村举办的建筑人类学论坛——遗产保育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仓东计划”让现场上百名专家学者折服。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夏铸九更是现场修改自己的讲义,把“仓东计划”及其成果加入其中。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一场“大咖”云集的聚会
来自数十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名专家学者相聚仓东村,围绕“遗产保育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交流和研讨。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包括学术界“大咖”——南京大学教授赵辰,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夏铸九,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庆洲、冯江等。
专家学者们的研讨内容,既关注作为个体及群体的“人”与城市空间互动的意义,也针对目前城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观察及思考,学术视野广袤,从建筑与空间文化,到都市精英当如何助益乡村文化,再到城市消费空间生产中的规训研究和地方涉入研究,逐步扩展到聚落文化和遗产保育等议题。
活动主办方表示,本届论坛之所以选择在仓东村举办,原因在于这里恰好是民间遗产保护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案例,也是一次极具创新意义的建筑人类学实践。
据悉,仓东村是谢姓族人迁入塘口镇的始居地,至今已有25代,是开平谢氏家族近700年繁衍不息的历史见证。20世纪初,早年出村闯荡的华侨衣锦还乡,一幢幢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洋楼住宅、碉楼、祠堂相继建成。20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逐渐外迁到国内其他城市或开平城区,村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为了“留住”濒临消失的古村落,探索乡村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的新模式,2009年,谭金花带领热心遗产保护的各界人士,借鉴海外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经验,对仓东村建筑进行修复保护,开展社区营造,鼓励当地居民保护当地文化,延续传统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仓东成果”让学者感叹
“多年来,‘仓东计划’就关于如何能够达到遗产保育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探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经验。”谭金花介绍道,一是以建筑修缮作为切入点,重点以社区营造为手段和方法,以文化传承为基本发展原则,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工作思维;二是“学术引领+文化主导+公共参与+社企管理+政府支持”的管理模式,五个方面互为作用,环环相扣。谭金花表示,从一开始,“仓东计划”就把“遗产保育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
漫步在修旧如旧的古村落当中,听着满怀当地特色的方言,看到舞狮习俗、特色美食等仓东特色文化符号并未褪色,有学者现场感叹:“这里既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又巧妙地将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等融为一体,值得参考借鉴。”
尤其是夏铸九,在走访仓东后,他现场决定修改课件与讲义。他表示,“仓东计划”的成果十分突出,他要向更多人介绍仓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