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通幽洞微中感受时代的脉动
入冬
冬至年糕爱悠长
童年“柿”界
《霞光》 阿永 摄
父亲是一座桥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幽洞微中感受时代的脉动

    􀳂麦秀芳

    我爱读刘利元先生的散文。认识他的文字,源于他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大型刊物中的系列散文。刘利元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一个叫“西沙窝”的地方出生、长大、求学,而后到巴彦淖尔市(原称巴彦淖尔盟)工作,再调到江门侨乡先后从事教育、宣传等领域的工作。这些经历,不仅为他的散文写作提供了泓邃、敦朴的精神背景,也为他的散文写作构筑起了独特的语体。他始终坚守着“关注时代命运”“关注人民疾苦”的创作意识和观念,借文学之力,以小见大,使人于通幽洞微中感受时代的脉动、感知百姓生活的万千情状。

    一是以“小人物”诠释大情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之与仲多?’诗人之眼则通古今而观之便观百家之言。”这里强调了诗人的眼界要通古今之变观百家之言,散文创作莫不如是,通过“观百家之言”,观照细微的无数个普通“小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于是,从作者的笔下走来了五十多年如一日守望“新华林场”的贾克明、郭虎;走来了“从顺德卖水果回到台山端芬镇大隆洞种柠檬”的卢金生;走来了从城里返到五福村种地的陈奭荣;等等。作者从独特的视角深入挖掘这些“小人物”的精神,这些精神品格和大情怀,集腋成一幅新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图谱。作者对这些“小人物”的书写,既有着原生态生活记录的“真实性”,又有着散文特有的审美提炼和情感投射,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张力。

    二是以“小角度”折射大时代。多年来,刘利元先生一直践行着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用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变化书写新时代的伟大;用一个个“小镜头”记录时代的变迁,以小见大,以管窥天。如在《柠檬花儿开》中,展示了一条“卢金生带领乡亲们种柠檬”的致富之路;在《在一望无垠的稻浪里》中,追踪了“陈奭荣回乡实践科学种稻并带头成立农村合作社”的乡村振兴轨迹;在《潭江水静静流淌》中,“抓拍”了潭江两岸“梦境般的美丽”景致;在《海上看大桥》中,勾勒了港珠澳大桥的雄伟和沿线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小角度”的“镜头”展示了一幅幅新时代背景下的美好画卷和潜藏着的精神嬗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刘利元是“西沙窝的儿子”,家国情怀早已镌刻在基因里,他始终保持着一份至真至诚的初心,故能以虔诚的文字追寻初心的精神重构。在《那一棵棵胡杨》中,他满怀深情地追忆广东江门台山籍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林基路从广东一路辗转至新疆从事革命工作,并最终为党为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历程。作者歌颂烈士的取材独辟蹊径,“没有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而是写了林基路进疆历尽艰辛的周折;写了林基路的妻子陈茵素产下女孩不到一年时间,义无反顾地追随丈夫到延安,途中含辛忍苦,经过一年时间才到达延安;写了林基路身陷囹圄时,以爱人和他一起囚禁的女同志的心境写了《思夫曲》……作者一切从“人”出发,通过“儿女情长”的温情书写,来彰显革命者的侠骨柔情,使革命者坚贞果勇、无所畏惧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充分展现革命者身上的人性与人情。作者将艰苦卓绝的革命形势和个人的命运、家庭的悲欢离合交织、推衍、叠置在一起,达到了精神重构的效果。《那一棵棵胡杨》分别入选了人民日报文艺部主编的《榜样:致敬革命前辈》和《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中考版),无疑是激活这篇红色基因的典范之作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功效。

    三是以平实语言抒发恳挚的情感。在刘利元先生质朴、简练、平实、疏淡的文字里,喷涌着浓烈而深沉的情感。其一是善于以洗练而简约的词语反映出人物性格品质特点。他写陈奭荣:“经过九年种稻磨练,三十六岁的陈奭荣身体结实了许多,脸、胳膊、腿,外露的皮肤都晒成了古铜色。”一个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新时代农民形象跃然纸上。其二是善用短句,使其散文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凝练,含蓄与深沉。如他在《塞上秋来》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表皮柔弱,但内心坚强,根上生根,根上又生根;茎上结结,结上生叶。叶子黄了,茎秆发白……”寥寥数笔,勾勒了塞上秋景之芦苇的诗意特质。作者的文字似乎于旷野、于大地、于万物中信手拈来,这种表达风格如此娴熟与他对这片土地无比稔熟息息相关。

    俄罗斯画家列宾说过:“光秃秃的线条可以跃然纸上,只要放得是地方。”刘利元先生的文字,就是那么的平实、朴素、简洁,达到了“幅短而神通,‌墨稀而旨永”的效果。因为这些文字后面站着一个心怀苍生、“深入生活的肌理”“成熟、健旺、坦荡、执着”的人。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