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江海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海区智能家电基地上榜
“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出炉
江海供电局供电量突破40亿千瓦时
主题活动有趣好玩 营造和谐温馨氛围
为什么青年人才选择外海?
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家的温暖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青年人才选择外海?
广纳贤才、用心培育、优化“生态”,外海街道成就青年梦想
外海青年人才参与“人才林”植树活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榕 通讯员 邝雪欣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外海街道做好青年人才工作,不断完善提升“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机制,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形成青年人才汇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实现外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才有磁力

    一场宣讲会吸引80多名青年报名

    “这个岗位和我的专业特别匹配,公司发展潜力也很大,还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和颇具竞争力的薪资,我觉得很不错!”这是近日在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举办的一场外海街道青年人才宣讲会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陈同学的真实感受。

    像陈同学这样对外海充满向往的青年不在少数。这场活动吸引了80多名应届毕业生踊跃报名,他们带着好奇与期待走近外海,了解企业需求与政策红利。活动中,奇德新材、威铝铝业等重点企业代表与学子们面对面交流,详细介绍发展机遇和岗位条件,让学子们更加坚定了“选择外海”的信心。

    乘“百千万工程”东风,外海街道正大力推进青年人才引进工作,精准瞄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需求。从政策支持到企业对接,从线上服务到线下活动,外海街道还搭建起一座连接本地青年人才与家乡的“连心桥”。通过建设人才驿站、举行政策宣讲会等打造多元化服务体系,外海街道今年已推动170多名本地青年人才选择返乡就业创业。

    此外,外海街道还以非遗为媒介,擦亮“蛟龙归海,智汇龙溪”品牌,通过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增强青年人才对外海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政策、机遇与情怀并举的外海,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热土。

    育才有方法

    一堂“工匠课”点燃青春梦想

    “党组织的支持让我获益良多,现在我也想用好自己的经验,为青年人才提供帮助。”在江海区“书记工匠课堂”上,荣信电路板品质部总监郑家平分享了“数字化转型在PCB上的应用”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他的分享点燃了现场青年的青春梦想,大家也纷纷表示这堂“工匠课”干货满满。

    外海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注重人才成长路径的精准培育。在粤湾云谷智慧产业园,外海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专业讲师,为园区青年开展电商和直播行业知识培训,并组织公益直播体验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提升能力。同时,外海街道鼓励青年投身社会实践,其中,由18名江门幼师青年人才组成的红色志愿讲解队,已累计为8700多人次讲述外海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不仅如此,外海街道还与高校合作,组织大学生参与乡村墙绘、公益夏令营等活动,在服务社会中展现才华、积累经验。“这些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学以致用,更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一位参与相关活动的本地青年说。

    通过党建引领、企业赋能与社会实践,外海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不仅能在这里成长,还能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留才有温度

    一系列活动让青年扎根外海

    “刚来外海时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周末该去哪。随着慢慢融入外海,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了。”这是许多青年人才的真实感受。为帮助青年快速融入、扎根外海,外海街道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今年以来举办了28场青年人才主题活动,涵盖创业政策宣讲、植树活动、交友联谊等,覆盖1300余人次。这些活动不仅让本地青年感受到家乡的热情,也帮助外来青年在互动中拓宽人脉、找到归属感。

    与此同时,外海街道还通过奖学助学行动鼓励优秀学子追逐梦想。例如,外海街道在今年联合了多个村党组织及慈善会,为146名本地学子发放助学金47万余元,并鼓励他们回报家乡。

    “外海很关心我们这些青年人才,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还让我们看到发展的希望。”一位受益者感慨道。

    接下来,外海街道将继续聚焦青年人才需求,提升服务质效,优化发展环境,为更多青年搭建逐梦舞台,让青春的力量在外海汇聚,助力街道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