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小孩感冒后要重视,如果持续高烧一定要及时就诊,发展成肺炎的话,治疗起来难度就增大了。”5岁男孩小明不久前得了肺炎,他的母亲提醒各位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小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风险增加,公众可能会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或共同流行的风险。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其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成为病毒攻击的目标。
为何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高发?今冬感染有何特点?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对此,记者采访了江门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邓睿、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徐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通讯员 黎歆 卢嘉伟
A
冬季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前不久,5岁男孩小明外出逛街后出现了轻微流涕和低热现象,家长以为是普通感冒,并未予以特殊重视。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明发热和咳嗽症状逐渐加重,精神状态也开始变差,变得嗜睡、乏力,活动量明显减少。到第三天,体温持续在39℃左右,咳嗽频繁且剧烈,呼吸急促。家长意识到小明可能不是普通感冒,便急忙带他到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经过完善检查,医生诊断孩子患上了支原体感染性肺炎。
经过三天的治疗,小明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频率明显减少,流涕和鼻塞症状也有所减轻。继续巩固治疗两天后,小明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恢复正常。
徐杰表示,冬季以来,该院呼吸道疾病患儿较上一季度略有增多,但较去年同期相比,稍有下降。近期接诊儿童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感染的明显增多。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较上半年相比,虽有减少,但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反复高热、急性结膜感染等多种症状,且传染性极强,也需特别注意。还有肺炎支原体,去年是肺炎支原体流行的“大年”,今年下半年感染人次稍有减少,但每年冬春季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期,各年龄段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尤以5岁及以上儿童最为多见。
邓睿表示,冬季以来,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夏秋季有所增多,但较往年同期并没有明显增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B
47岁女子受凉后哮喘复发
47岁的市民陈女士是一名哮喘患者,原本哮喘控制得较好。然而,最近天气寒冷,她在户外活动了一天后,就开始咳嗽,还咳出黄脓痰,治疗不及时,随后出现气喘,哮喘又发作了。
邓睿表示,在冬季,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容易复发,本来已经稳定的病情又可能会加重或急性发作,甚至需要住院治疗。近段时间,该院收治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有所增多。这是因为慢阻肺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接触冷空气后容易引起气道痉挛,炎症发作,患者的痰液分泌增多,气道阻塞,症状加重。同时,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比如普通感冒、流感在冬季的发病情况会更高,呼吸道感染会诱发慢阻肺、哮喘病的急性加重。此。此外,冬季雾霾天气,对呼吸道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因此,在冬季,慢阻肺患者容易出现急性加重的情况,日常需要做好护理和保养。
为什么在冬季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徐杰表示,进入冬季,低温、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加之气温忽冷忽热让机体难以适应,容易引起感冒,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变干、抗病毒能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徐杰还表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儿童在室内活动的时间增加,空气流动性变差,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空气中的污染物、过敏原等,都易导致儿童过敏反应,进而引起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并不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遭到病毒以及细菌的侵袭。
C
预防呼吸道疾病要提高免疫力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是高危易感人群,有哪些“预防秘籍”呢?
邓睿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注意防寒,规律作息,减少熬夜,提高免疫力。而对于慢阻肺、哮喘等患者来说,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保暖,外出注意戴好帽子、围巾、口罩。此外,老年人如果出现感冒症状需引起重视,因为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比较隐蔽,要注意观察,如病情加重要及时就诊。
儿童是呼吸道病毒易感人群,所以每年秋冬季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徐杰表示,儿童要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孩子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尽量减少孩子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外出时给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
徐杰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就医。特别是3个月以下婴儿,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对于已经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居家护理时要注意多饮水、清淡饮食、对症处理,比如发热需要物理降温或适当的药物退热,痰多的孩子可以多进行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帮助排痰。同时,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应避免返回学校,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
在使用药物方面,徐杰提醒,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抗菌药物,注意药品的相互作用,比如部分有退热成分的感冒药和退热药物,避免药物使用过量。
徐杰还表示,对于适龄儿童,如果没有禁忌证一定要积极接种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比如流感疫苗、13价和23价肺炎疫苗、新冠疫苗等。现在接种疫苗过冬还来得及,这些疫苗在整个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也都可以接种。
★延伸阅读
如何分辨不同的呼吸道感染?
徐杰表示,冬季是呼吸道感染活跃的时期,近期较多流行的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
那么,如何分辨这几种不同的呼吸道感染呢?徐杰为大家进行一一讲解。
流感病毒感染起病急,儿童常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40℃,甚至更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多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感染后患儿会出现咳嗽、喘息,呼吸急促,胸部可听到哮鸣音和细湿啰音,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
鼻病毒感染初期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咳嗽加重,部分儿童会伴有低热。
在病毒感染后,冬季也易并发细菌感染。儿童在病毒感染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可能受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症状包括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咳脓血痰等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冬季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学龄儿童。有反复发热,初期干咳,之后可能会出现咳痰,咳嗽较为剧烈,有的儿童会出现痉挛性咳嗽。
★小贴士
当儿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
每到冬季,许多家庭难免会见到孩子频繁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家长应该如何分辨这些症状的严重性,判断何时需要就医呢?
徐杰提醒,儿童在冬季患上呼吸道疾病后,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1、发热相关症状:如果体温持续在39℃及以上,经过常规的降温措施(如使用退烧药、物理降温)后,体温仍然居高不下,并且伴有精神萎靡等情况。或者发热周期超过3—5天,也要引起重视。
2、呼吸相关症状: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呼吸频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婴儿(1岁以内)为30—40次/分钟,幼儿(1—3岁)为25—30次/分钟,学龄前儿童(3—6岁)为20—25次/分钟,学龄儿童(6—12岁)为18—20次/分钟。如果儿童呼吸频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或出现了呼吸困难,建议立即就诊。
3、咳嗽相关症状:咳嗽过于剧烈,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活;咳嗽伴有大量黄色、绿色的脓性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要及时就医检查。
4、精神和行为相关症状:当儿童出现精神状态明显变差,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抽搐等意识障碍的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5、其他症状:
耳部症状:如果儿童频繁抓耳、哭闹,诉说耳部疼痛,或者耳部有分泌物排出,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引发了中耳炎,也需要及时就诊。
鼻部症状持续不缓解:当儿童鼻塞、流涕症状持续1—2周以上,并且使用常规的缓解鼻部症状的药物没有效果,可能是鼻窦炎等疾病,要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