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擦亮“蓬恩教育对话”品牌
探索班主任的“何为”与“可为”
把校园色彩“拓染”到布上
了解岭南历史 感受科技力量
“双向奔赴”的师生情
110名选手“弈”展风采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一期“五邑名师大讲堂”聚焦“生命教育”
探索班主任的“何为”与“可为”

    生命教育是立德树人永恒的主题,提升育人智慧是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为此,第33期“五邑名师大讲堂”聚焦“生命教育”。12月24日,来自高校的教授学者、一线班主任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齐聚开平市第一中学进行“生命教育”专题研讨。

    本次活动由江门市教育局指导,江门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江门市邝国祥名班主任工作室和江门市肖昌伟名班主任工作室承办,以“践行生命教育,提升育人智慧”为主题,采取“线下+线上”双轨结合的形式,通过主题班会同课异构、教育沙龙和专家主旨报告等形式,邀请高校教授、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等积极探索生命教育视域下班主任育人工作的“何为”与“可为”。理论和实践的“对话”深化了活动主题,凸显了教育效能,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果。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通讯员 郑涛

    创设生动情境 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手机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使用手机,已成为学校和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为突出活动主题,提升学生手机自我管理素养,邝国祥、肖昌伟两位老师展示了两节主题班会课。他们聚焦中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问题,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探寻如何提升学生手机自我管理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一线班主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手机是你生命中的精神伴侣吗?”邝国祥的《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主题班会课通过设问导入,在认知手机和现场小辩论环节揭露手机的弊端,以生动的事例和形象的图片阐释手机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精神产生的不良影响,教育学生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能让手机耽误自己的青春梦想。

    肖昌伟的《为手机正名,为成长赋能》主题班会课遵循“生活即教育”“正面管教”“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等设计理念,搭建“我与手机的一天”“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等教育教学支架,最终实现“通过观察、思考、优化和分享活动,学生逐渐培养和提升健康生活的素养”目标,为师生和与会嘉宾展现了一堂理性的思维进阶课。

    两节班会课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生动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评论区关于两节课的观课感悟和建议一直闪烁不停,非常热闹。

    围绕“生命教育”讨论手机管理

    “生命教育”是具体的、真实的,针对班主任教育工作中鲜活的案例,我们有哪些有效的育人智慧呢?本次教研沙龙的嘉宾们围绕“生命教育”视域下班主任育人工作的“何为”与“可为”主题,纷纷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嘉宾们围绕主题,从实践到理论,分别从家庭教育的指导力、手机使用的正向力、同伴关系的榜样力以及班主任角色的引领力等四个角度,进行了案例分析。同时,他们分别从教师、学生、物品和家庭教育四个角度,分享了各自对生命教育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给一线班主任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和多层次的思考。最后,华南师范大学左璜教授提出既有理论高度和深度,又有实践广度和宽度的总结和建议。

    一场别开生面的沙龙活动,让老师们能够明晰生命教育视域下班主任育人工作的“何为”与“可为”,对手机管理和“生命教育”也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生命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思想交流

    “何谓”和“如何”是生命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对此,左璜在《生命教育的本质和有效策略》主旨报告中分享育人智慧。

    左璜从生命的特点、“生命教育”的理解等角度阐述“生命教育”,认为“生命教育”应包含审美情趣、思维方法和精神追求等三个维度,并提出“生命教育”的三个要素:培养学生学会永远爱自己、培养学生学会爱他人和爱社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左璜强调“生命教育”不仅重在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涵养内在精神,让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和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与会人员表示,左璜高屋建瓴的主旨报告不仅是对生命教育的本质和有效策略的传授,更是一场生命意义及教育价值的思想交流和精神盛宴,让老师们对生命教育和班级育人工作的开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长远的规划。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