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婵 通讯员 梁颖媚
到江门船厂红色驿站散散步,到“亲邻之家”聊聊天,再到党群服务中心“充充电”,累了就喝杯茶、看看书,这成了陈老师每天下班后的日常。“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好事。”谈及江海区礼乐街道中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优化升级以及“亲邻之家”的建成开放,陈老师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以来,中福社区聚焦居民需求,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质效,逐步打造居民共享的“亲邻之家”、家门口的“休闲场所”、便民惠民的“服务阵地”,通过党群服务阵地焕新升级凝聚民心、温暖人心。
从“不常来”到“经常来”
“以前,也就办理业务的时候才会去党群服务中心。没想到今天一来,发现附近多了一个‘亲邻之家’,里面还有图书室、儿童游乐馆、自习室、多功能会议室、火灾体验馆等,以后我会经常来。”居民黄小姐笑着说。
今年以来,中福社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思路,充分整合党建、政务、社会服务、社区治理等各种功能和力量,实现社区阵地办公区域最小化、居民服务效能最大化。
在帕佳图小区内,中福社区利用公建配套用房创新打造“亲邻之家”,与党群服务中心之间的距离不足300米。这个面积489.51平方米的新阵地环境优美、设施齐备,通过“公益+运营”和“阵地换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儿童托管和教育培训,并面向小区居民免费开放科普教育长廊、儿童共享空间、图书角,每月还会开设公益课堂和儿童主题活动,让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不断跃升。
从形式创新到服务“走心”
“让党群服务阵地成为居民愿意来、方便来、经常来的打卡地,我们还要在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上不断努力。”中福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邓广信认为,只有把握住“服务”这条主线,才能更好发挥党群服务阵地的功能,推动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中福社区在优化升级综合服务、教育学习、党群议事、志愿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和党员群众需求,拓展儿童托管、老年养老、健康管理、文化活动等功能,形成大门常开、活动常态、服务常在的“15分钟服务圈”以及“红先锋志愿服务”“五邑志愿服务银行”“单元长积分制”等特色项目,打造联系服务居民的温馨港湾和展示党建成果的重要窗口。
在中福社区,青少年除了能在暑期参加社区开设的夏令营,还可以在每周六举行的“非遗文化传承系列志愿活动”中,体验非遗传承人开展的龙舟制作技艺、大头佛表演套路、木雕制作等传统技艺传承活动。而在江门船厂红色驿站,新就业群体人员在享受驿站服务的同时,还能很方便地参与安全隐患“随手报”、网格小事“随手助”、政策宣传“随手派”等志愿服务,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以来,中福社区累计开展文艺演出、健康知识讲座、亲子手工等活动30余场,开展义诊、义剪、义修、义演等活动20余场,惠及居民1.3万人次,以“走心”的服务,让民生“小确幸”变成居民“大幸福”。
从“各管一摊”到“多元善治”
服务项目日益增多、服务场景更加多元、贴心程度不断提升,这凸显了中福社区不断贴近居民需求的为民理念。
“如果没有配套的工作机制提供支撑,党群服务阵地只会沦为‘摆设’。”中福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陈茂铨介绍,在党群服务阵地焕新升级的同时,相关“软件”也在同步优化。
中福社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4万,划分为5个网格,设5个网格党支部和137个“最小单元”。该社区大力推进“六邻工程”,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创新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三单”处置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打造了“亲邻议事厅”,成立议事委员会,辖区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建立了社区党组织领导、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楼长紧密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让社区治理从“各管一摊”到“多元善治”。
今年以来,“亲邻议事厅”累计开展议事活动10场,解决电动车棚管理、噪声干扰、空调滴水等邻里纠纷15件,推动完成疏通管道堵塞、安装路灯、电梯维修等民生事项5件,累计服务居民近600人次;会商解决居民问题近300件,小区物业类投诉数量同比下降35%,推动“小事不出楼栋,有事就地解决”。
“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借助熟人网络,推动形成便民生活圈的同时,还进一步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居民林姨说:“‘亲邻议事厅’就在居民小区里举行,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老邻居,相处起来惬意又舒心。”居民李大爷也表示深有同感:“之前反映小区问题的渠道不算多,现在只要去党群服务中心反映,可以说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从零星服务到全面服务
中福社区的服务空间靓了,服务机制顺了,服务队伍的构成也更具活力了。
“2018年,中福社区里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只有十几个人,只能提供零星服务。现在社区内有近500名志愿服务者,服务内容几乎覆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邓广信介绍,中福社区建立了由在职党员、退休老党员、志愿楼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青少年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并建立健全了社区志愿服务者嘉许回馈机制和“红色积分”引领社区治理机制。
有16年社区工作经验的退休老党员邓开结是“先锋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说:“老党员带动年轻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也是一种传承和教育。”今年,中福社区入选江门市首批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基地,还创新成立了“新市民志愿队”,助推新市民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今的中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成为居民“走得进、坐得下、还想来”的温馨家园,真正实现了“心中有党旗,服务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