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石。通过评估学生的计算精确度和速度,我们不仅能大致判断其数学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成效。因此,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深远影响。
江海区朗晴小学 许水秀
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要让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满满,首先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得化身创意魔法师,变出一个个充满趣味的“教学魔法”,比如课堂数学比赛、数字竞猜、卡片竞猜、数学抢答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中外数学家的传奇故事或有趣的数学小故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计算的学习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粗心的学生因书写潦草或心不在焉而频频出错。为此,教师需要像严谨的领航员一样,重视学习习惯对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解题准备阶段开始,教师就应向学生强调精确解读题目,细致观察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正确的计算顺序和策略。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保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并培养写草稿的习惯。计算完成后,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学会使用验算和估算的技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认数与计算是数学世界的两大基石。为了让学生像探险家一样精准地掌握数概念和计算方法,动手操作学具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授10以内数字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展示数的组成与分解,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在操作中巩固知识。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圈十”操作掌握“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坚实基础。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口算训练的比重,采用学生互出题目、作答并判断正误的趣味方式。同时,教师还应将口算、听算、视算和笔算等多种训练形式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反应速度和计算能力。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强化数学思维,让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难免出错,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题目,无论是学生自行整理在练习本上,还是由教师收集起来,都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充分利用典型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错误原因,从而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总之,计算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持续努力和严格要求。通过运用趣味教学、培养良好习惯、借助学具操作、进行科学训练和善用错题资源等策略,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计算之路上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