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禽蛋类价格略有回升 肉菜类价格窄幅盘整
确认建筑垃圾来源和去向
解决百余人欠薪、就业问题
今年29艘新造船舶“远航”
积分制“兑”出乡村治理新风貌
52岁的幼儿园保安周叔火了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百余人欠薪、就业问题
新会法院促“引资”,入选最高法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

    江门日报讯 (记者/凌雪敏 通讯员/古慧琳)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保障劳动权益总体情况以及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等,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法院一案例入选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在该案例中,某船舶公司拖欠132名劳动者劳动报酬,新会法院通过引入第三方企业投资,既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又解决了百余名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该案劳动者因船舶公司拖欠劳动报酬,双方产生争议,便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申请财产保全。执行法院打通“仲裁保全”链条,以线上与线下“双线”结合查控方式,在相关部门配合下,1天内成功冻结某船舶公司银行账户1.13万元,清点并查封厂内大量机器、办公设备及原材料等。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仲裁调解书。

    仲裁调解书生效后,某船舶公司负责人表示无力继续经营,且案涉财产处置变现周期长,劳动者工资权益兑现难度大。为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执行法院协调镇政府,积极寻找意向投资人,多次组织意向投资人现场走访、查看设备,促成广州某船业公司在设备拍卖前承租厂房及设备,支付的租金用以支付劳动者工资。随后,执行法院通过拍卖处置了被执行人的设备,为劳动者追回工资等共计265万元。为保障企业正常经营、解决劳动者失业问题,执行法院持续与竞买人广州某船业公司沟通协商,促成竞买人投资经营某船舶公司,为船舶公司注入“活血”,实现“双赢”。

    本案中,法院积极发挥执行职能,畅通“仲裁保全”机制,加强与人社部门、属地政府的信息互通、沟通协作,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优势作用,创新执行联动模式,引入投资人盘活涉案机器设备并接手经营企业,解决劳动者失业问题。人民法院情系群众之“急”、善解群众之“难”、巧化群众之“愁”、回应群众之“盼”,既实质化解欠薪难题,又深入践行了“暖薪护企”理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