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春暖花开、气温适宜,是人们出游踏青的好时节,同时也是各类细菌、病毒孳生活跃的时期。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4月注意防范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周嘉舜 江疾宣
警惕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当前,流感处于季节流行期,流感病毒活跃。学生易感性高,学校人群聚集,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暴发疫情风险较高。年幼者(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以及有严重疾病患者为需要重点预防的人群。
预防流感,江门市疾控中心建议:1、注意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开窗换气30分钟,每天1—2次;2、少聚集、出行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保持社交距离;3、早睡早起,加强锻炼,补充足够营养,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自身抵抗力;4、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每年在流感季来临前及时接种,能更有效地建立防护。
目前,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呈稳定的低水平发病状态,新增感染个案均为散发病例。重点防控人群为年长者、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感染易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群体。
防控新冠病毒感染,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1、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尽可能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2、重点人群、脆弱人群是重症的高风险人群,需要特别关注。有感染症状不要在家拖着不治,特别是重点人群,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治疗病毒感染的同时,也能兼顾原有基础病的治疗;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预防诺如病毒和手足口病
4月处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季,诺如病毒以接触传播和食源性传播为主,学校与托幼机构出现诺如病毒的暴发疫情风险较高,需注意防范。学校与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人群为重点人群。
针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江门市疾控中心建议: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清洗30秒;2、不喝生水,蔬菜瓜果要洗净,食物及贝类等海鲜类食品要煮熟食用;3、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不要坚持上班或上学,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应立即离岗,密切关注健康状况;4、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可通过每日晨检、午检等方式,开展健康监测,如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病例,应尽早开展隔离治疗。
4月将进入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这与气温上升、雨水较多,环境湿热等有关。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场所,需加强日常防护的指导,做好聚集性疫情应对处置准备。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
预防手足口病,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1、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2、避免与手足口病病人密切接触,如拥抱、接吻等,减少感染机会;3、被污染的日用品、玩具、食具等要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4、目前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的儿童,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为了能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4月潮湿温暖天气,毒蘑菇繁殖加快,人们外出踏青增加,误食有毒植物(毒蕈、野菜)风险上升。不少人因误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甚至死亡。每年2—5月为河豚鱼卵巢发育期,毒性较强,“贪鲜”或误食情况时有发生。随着雨季的来临,本地气温持续徘徊在25—35摄氏度之间,除了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暴发风险上升外,还容易引起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后病死率在30%—50%,是致死率相当高的细菌毒素之一。
对此,江门市疾控中心建议: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采、不买和不吃野生蘑菇、野菜等;2、加强健康监测,一旦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或者视力模糊等症状,高度怀疑是食物中毒的,要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3、外出就餐时到正规的餐饮店就餐,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如野生蘑菇、野菜、河豚鱼等);4、消费者选购湿米粉制品时要认真查看,阅读产品标签、保质期,注意保存条件和时间等。选择外观无霉变、外形完整、色泽结构均匀的产品。一旦试吃发现有酸败味、霉变味或其他异味,就应该立马放弃;5、合理饮食,荤素搭配,食物要彻底加热煮熟,慎吃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