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作为开平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翠山湖高新区凭借“五星级服务”和创新生态,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在此深耕。2025年,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园区内企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国电投(江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保障区域电力稳定,江门市宏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冲刺4亿元产值目标,江门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生产线助力产值提升30%……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政企协同、创新驱动的生动实践。
文/图 张华炽 梁臻婷
科创赋能
育强智造集群“科技雨林”
在翠山湖高新区,国电投(江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投”)的发电机组昼夜轰鸣,为开平市超百家企业输送稳定电力。作为园区能源保障的“生命线”,企业通过技术革新与精细化管理,实现了连续三年安全生产零事故,供电可靠率达99.99%。
“我们与管委会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从设备检修到应急调度,园区总能第一时间协调资源。”国电投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在翠山湖管委会的支持下,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绿色能源示范项目,获专项资金300万元支持,用于升级环保设施。如今,企业燃气机组超低排放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0万吨。
除了自身发展,国电投还深度参与园区低碳转型。2025年,与翠山湖管委会共建“零碳产业园”试点,推动园区能源结构向清洁化、高效化迈进。
走进江门市宏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佳新材料”)的智能化车间,工业机器人正精准操控着粉末冶金生产线。作为国内少数掌握高性能粉末冶金技术的企业,宏佳新材料2024年实现产值2.8亿元,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领域。
“从研发投入到市场拓展,管委会为我们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宏佳新材料负责人透露,2023年,翠山湖管委会协助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省级奖补资金200万元,并促成与华南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成功突破“高强度粉末冶金材料制备”技术瓶颈。目前,企业拥有12项发明专利,产品精度达0.01毫米,填补国内高端粉末冶金市场空白。
为助力企业冲刺2025年4亿元产值目标,翠山湖管委会专门成立服务专班,协调解决用工、物流等难题。2024年,宏佳新材新增自动化生产线3条,产能提升40%,客户涵盖华为、特斯拉等龙头企业。“我们计划在翠山湖建设二期研发中心,未来将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宏佳新材料负责人表示。
政企协同
构建产业生态“热带雨林”
在江门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特新材料”)的生产车间,智能AGV小车穿梭于立体仓库之间,5G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每条生产线的运行数据。作为绿色建筑领域的领军企业,志特新材料通过自主研发的铝合金模板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年产200万平方米绿色建材的产能,2024年产值突破8亿元。
“在翠山湖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落户到投产,只用了6个月时间。”志特新材料基建管理部总监黄玲回忆道,2020年企业签约后,园区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并联审批加速项目落地,同时,协助对接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获得5000万元低息贷款用于技术改造。如今,企业已建成广东省首个铝合金模板数字化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25%。
今年,志特新材料三期项目启动,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平方米环保建筑模板及智能防护平台。“园区正规划建设‘工业上楼’项目,我们将借此探索‘研发+生产’一体化模式。”黄玲表示,企业还与五邑大学共建“智能建造联合实验室”,推动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深度融合。
这些企业的发展,是翠山湖高新区政企协同的缩影。为打造“亲商、安商、助商”环境,园区构建了“1+3+N”服务体系:“1”个核心,即党工委领导下的“产业链党委”,统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链资源;“3”大平台,即科技港、孵化器、共性工厂,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共享服务;“N”项机制,包括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政策兑现“秒批”系统、举办企业家沙龙等,精准解决企业诉求。
2024年,翠山湖高新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9个,总投资53.12亿元,其中包括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项目。同时,通过“翠山湖学院”“双百行动科技港”等载体,为企业提供人才输送服务和产学研合作平台。
改革攻坚
打造产城融合“活力雨林”
翠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节点,翠山湖高新区正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谋划产业升级新路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引进5个项目,投资总额34.2亿元,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加速建设;海鸿电气有限公司与广东电网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安泰科技联合成功研发世界首台110kV节能型非晶合金立体卷铁心油浸式电力变压器。银都拉玛(开平)高性能纤维第二有限公司检测中心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评审,被授予实验室认可证书。同时,推动更多规上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志特新材料、高美空调等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名单。
接下来,翠山湖高新区将继续深化“管委会+集团公司”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盘活资产,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翠山湖学院”“双百行动科技港”等载体作用,优化翠山湖创新生态。同时,坚持以五星级园区“保姆式”服务为标准,完善企业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从电力保障到智能制造,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赛道布局,翠山湖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答卷,彰显了政企协同的强大动能。当国电投的清洁能源点亮园区夜空,当宏佳新材料的粉末冶金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当志特新材料的智能生产线加速运转,这片土地正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的产业蝶变。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翠山湖将乘“大桥经济”东风,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