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日月其除。
过去的一年,对江门教育而言,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江门教育人勇于担当、勇往直前、勇敢前行,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过去的一年,是江门教育稳中有进的一年。江门教育人夯基础、补短板、提质量。这一年,我市首次统筹调配全市高中学位资源、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办好办强乡镇“三所学校”;这一年,全城暖心护航高考,助力又一批高三学子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一年,全市多所学校在六大爱心项目的帮助下实现焕新改造……
展望未来,江门教育心向光明,奋进不止,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在侨乡大地上开花结果。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娄丹 张翠玲 吕中言
并进
党建之帆引领教育新航向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的关键一年。江门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锚定教育强市目标,推进“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
2024年5月,市教育局党组领导班子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6月,江门市“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江门市教育系统共有10人获得“江门市优秀共产党员”、8人获得“江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8个基层党组织获得“江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8月,江门市教育系统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全会精神,为江门教育在实践中贯彻全会精神提供理论指引;11月,“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举行,江门市委教育工委、江门市教育局作为主办单位,与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学术大咖”分享、交流经验。
在江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党建引领始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党建之帆的引领之下,江门教育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改进
统筹调配全市高中学位资源
近两年,主城区普通高中学位相对紧缺的现状,是不少家长的一块“心病”。为此,我市积极推进一系列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工作。
《江门市202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指出,对于普通高中学位资源不足的县(市、区),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县(市、区)教育部门的申请,统筹调配学位资源,合理安排各高中学校招生计划。
除了统筹调配全市高中学位资源外,我市还通过增加普通高中学位等举措缓解主城区学位紧张之困。2024年,蓬江区新开设的公办学校——江门市实验中学高中部面向市直、蓬江区、江海区招生550人。蓬江区民办高中学校也增设了公办班,其中,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增设3个公办班招收120人,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增设2个公办班招生100人,中心城区共新增普通高中学位近800个。在保证各地面向本区域招生计划不减少的前提下,新会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市也通过班级扩容等方式面向市直、蓬江区、江海区招生。
统筹调配、新建学校、增班扩容……足可见江门教育缓解市民教育焦虑的决心、信心与恒心。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江门的行动还在不断前行的路上。
增进
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随着普高学位不断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也呈现出蓬勃增长之势。2024年,江门市一批新建、扩建、改建学校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全市累计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6440个,惠及万千学子。
2024年9月,江门市实验中学高中部正式落成,可提供优质公办高中学位1200个;江海区新增高新第一小学、景贤小学北校区、江海区景贤实验学校投入使用,累计提供优质公办学位7200个。还有新会文华小学、新会华侨实验第二小学、鹤山市雅瑶镇大岗小学等学校的改扩建项目也陆续完成,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掀开了新一页。
一座座崭新校园的诞生,一个个优质公办学位的增加,是江门坚持教育发展、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缩影。
推进
办好办强乡镇“三所学校”
办好办强乡镇“三所学校”,是落实“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最重要的举措之一,也是补齐教育突出短板的重要抓手。
2024年,我市在提升“三所学校”质量中持续精耕细作,办好一件件“关键小事”。新会区大力推广省“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试点项目,借鉴“机关幼儿园+大鳌镇”先进经验,成功申请市级试点项目——“实验幼儿园+崖门镇”一体化发展项目。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布第六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名单,新会区崖门镇黄冲小学榜上有名。
11月,鹤山市宅梧镇、双合镇联合举行教育振兴大会,会上,江门市广雅中学与鹤山市第三中学举行“公民共建”协作项目签约仪式。根据合作协议,江门市广雅中学将发挥教育集团龙头校示范作用,助力鹤山市第三中学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家庭教育水平等全方位提升。
我市凝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办好“三所学校”的强大合力,勾勒出江门教育发展的新蓝图。
精进
按下队伍建设“快进键”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在“新强师工程”的推动下,我市一支汇聚名师大家、资深骨干教师及新锐教育精英的教师团队,矢志不渝地耕耘在教育一线。
2024年,是江门教育人辛勤耕耘、迎来“丰收”的一年。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中,人社部、教育部公布了一批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江门市紫茶小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恩平市冯如小学冯奕安、台山市川岛镇中心小学梁海洪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江门市新会一中附属凤山湖中学杨先富、恩平市君堂镇中心小学曾飞鹏、江门市技师学院吴恩来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江海区景贤小学莫斯汝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我市教师各显其能,斩获佳绩。鹤山市鹤华中学教师梁秋婵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被评为“2024年度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并作为广东省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高中化学组的现场说课展示;江门市范罗冈小学教师林茂繁参加广东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活动获特等奖;台山市新宁小学教师高宝英参加广东省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获特等奖。
江门教育人以精进的姿态,按下教师成长的“快进键”。
渐进
“双减”三年成效凸显
2024年,“双减”迎来三周年。3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将减负提质贯彻到底,努力让教育回到好生态。
2024年年初,继在全省率先发出首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电子身份证”后,我市“双减”工作又传来捷报,《广东江门以“五个率先”构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审批工作体系》入选教育部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为全省仅有的2个案例之一。
校内做“加法”,我市学校从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提高课堂质量。校外做“减法”,培训从乱象丛生到规范有序,培训机构退出或转型的比例超过60%,江门紧紧围绕“双减”目标,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从严治理、创新管理,成功走出了校外培训治理的“江门模式”。
“双减”三年,素质教育加速推进,开花结果。2024年,在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我市学生斩获17个全国一等奖;在2023—2024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全国总决赛中,江门一中学生吴敏霞获全国一等奖;11月,教育部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验收结果公布,由江门市江海区景贤小学牵头的“‘数智’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基础教育类项目……
“双减”是挑战更是机遇,江门教育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突破,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圈正在不断完善。
进取
全力以“护”高三学子圆梦
每年的6月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月。
2024年,为给考生们营造安全、安心的考试环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提供暖心、贴心的服务,为高考保驾护航。全市各考点门口均设置了便民服务点,并制订防疫、洪水、暴雨、台风、供电等应急预案。
2024年,我市以进取之姿再次取得高考新突破,共有9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此外,还有11名高中毕业生被军队院校录取,实现了逐梦军营、报效祖国的光荣梦想。全市双一流大学和211大学的录取人数比去年有所增加,985大学录取人数与去年持平。
3场专家讲座、5大分组研讨、6组经验交流……8月,2024年高考的招生录取工作刚刚结束,我市马不停蹄地举行了2025届高考备考培训会,特邀省内外的教育专家传经送宝,也为2025届的高考工作进行了工作部署。
一批又一批高三学子从江门起飞,继续追寻他们的梦想与希望。
进化
爱心助力校园解锁新面貌
2024年,走进我市多所学校会发现,校园面貌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解锁了新面貌。这是爱心的力量。
2023年6月,江门市慈善会教育发展基金正式成立,重点推出了“源林100”计划、“乐筑”计划、“耕新”计划、“邑起悦读”计划、“优邑”计划、“育苗”计划六大项目。其中,“源林100”计划依托江门市慈善会教育发展基金,由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出资,为江门市100所公办中小学校提供跑道改造服务;“乐筑”计划则组织我市建筑行业企业认捐一批30万元及以下小型维修改造项目……截至2024年底,热心企业已捐资410多万元改善20所学校校园环境。
此外,鹤山还有两个由乡贤、慈善家捐赠的新建项目。源林初心小学11月正式启用,由关杰初、吴绮兰伉俪全资捐建,总投资超2亿元,最多可提供3000个优质公办学位。鹤城镇第二小学新教学楼由热心乡贤主动捐资980万元建成,可提供540多个优质公办学位。
校园环境的“进化”,彰显了社会各界对江门教育的深切关爱,每一份爱心都汇聚成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
进发
职业教育成就更多精彩人生
2024年,我市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惊喜”。
中职教育方面,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门一职”)和企业联手打造了机械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通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3月,江门一职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在我市首推现代学徒制(3+3)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三方联合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招生。10月,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4位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斩获“养老照护”赛项银奖,这是我市中职学生首次站上世界级赛事的领奖台,也是江门职教的“高光时刻”。
高职教育方面,我市各高职院校积极助力“百千万工程”,与各县(市、区)在创新联合体构建、文旅融合发展、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广泛合作,效果初显。技能竞赛方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校参赛队伍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总决赛争夺赛中,获“中药传统技能”和“护理技能”银奖;在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学龄前儿童保教技能大赛中,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斩获全国三等奖。
教育工作没有终点,江门市始终秉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初心和使命,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用心用情写好教育这份“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