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仁
《山水人物》是林子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收入作品22篇。
打开《山水人物》,40多个主要人物栩栩如生,跃跃欲出,恍似多年未见的旧朋老友,一一活现眼前。确实,他们都是山水人物,他们居于山水间,身上活脱脱的灵气,令人过目不忘,给我的印象是空灵、超脱、清新,有如早春熏风拂面。随着作者的文字流动,我们可以感受他们。一山一水,合为一集,让我读后,感慨系之,详述如下:
浪漫的情怀
林子间是一个洋溢着浪漫情怀的青年。她塑造的人物,营造的环境,渲染的气氛,都洋溢着浪漫的情怀。如《汲水》中的山爷,他退休了,六十好几,老大不小了,但仍然充满活力,享受着青春年少的生活。他到山野寻泉眼,劈水潭,并非生活所迫,而是自由自在地追求亲近大自然。他日行善事,自求心安。他开出泉流,乐意与他人分享,故“山爷的朋友一下子多了起来”,要建立这样的形象,自然非浪漫的笔墨不可。
神秘的氛围
淡化情节,是《山水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但并非全无情节,在浪漫缥缈的气息中,草蛇灰线,若隐若现地暗藏着一条情节线,更能吸引读者,唤起读者的好奇心。《伐木》,开篇即于空茫的背景中,出现红衣女主角,丈夫被老板娘拐跑了,她带着这个先入为主的理念搅动全篇。到底事实如何?作者一直用时虚时实,时明时暗的笔调,让读者不忍释卷一口气终篇,以得知真相。设置的几个配角人物,恰到好处地时隐时现,配合着通篇的神秘气氛。《莳兰》,莳者,栽种也。莳兰者谁?一寡妇!唯因爱兰,遍栽庭院,是本篇女一号。主配角是小丫头豆芽儿,次配角是方老师、阿奶。为了营造神秘感,场景常设置成夜间,梦幻与现实交错,朦胧的弱光环境,让人猫虎不分,不仅是文学作品的真实,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兰寡妇的病,也扑朔迷离,其高烧,真耶?假耶?让人惴惴不安,非卒章不死心。尚幸大团圆结局,读者掩卷可长舒一口气。
环保的真心
本集作者的环保意识极强,宣传环保的理念极高,但不是大喊大叫,用标语口号去劝人保护环境,而是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有的细节去展示环保的主题,阐明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浴溪》中,“溪水忽被一阵电流刺痛,吃惊地看着水中鱼儿一尾尾晕倒,然后困在男人的水桶。蛇不见了,再也没有办法阻止电鱼人”,拟人化的笔法,讲述的是物种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大自然均衡发展的必须。满卷悲天悯人的情怀。《采药》中,“草药便天天跟着和尚上山逛,走了好几个山头,两手空空,有时看到好的药材,草药刚要动手,被和尚一声喝住。这药能采吗?还未成年呢,好比个姑娘仔,十五六岁,能动手动脚碰她吗?药材都有它的年龄、脾性,采集也要择时、择机,春夏秋冬,该采的,不该采的,要搞清楚,搞不清楚不要乱来,别糟蹋了好东西”,满溢着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与教训。
别样的民风
《山水人物》整集充满着浓浓的南粤特色。打开书本,岭南风味扑面而来,令你大叹过瘾。当然,避免不了的是,一些粤语词句给不熟悉广东的读者带来了阅读困难。如:头壳(头)、大碌竹(水烟筒)、心大心细(举棋不定)、阻头阻势(妨碍)等;还有一些句式,如:扯住阿公衫尾(跟随阿公走)、妈有几次偷偷吊了爸的尾(尾随爸)、白胡子画家不见了(消失)等;还有一些岭南特色的称谓,如拐子佬(人贩子)、禾虾(蝗虫,专指稻田的)等,以上是硬件,语言文字的。下面是软件,民情风俗的,如《禾虫》,禾虫是南粤海滨的一种低等动物,长得像蚯蚓,外地人别说吃进嘴里了,就是看着,也觉得怕,而本地人却把它当宝,因其蛋白质含量极高。作者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着重通过当地民情风俗的抒写,自然环境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捕捉,来完成本篇主题的表达,让读者如饮醇醪,如痴如醉地紧跟人物涉足南疆海滨,感受禾虫可掬的生趣。《种葵》中,作者通过大量的葵林环境描写,塑造了生活其间的“爸爸”等人物,抒写了他们淳朴真挚的人格,简单俭朴的生活。荡漾于葵林的浓浓的南国风情,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葵树高俊挺拔的身躯,葵叶随风起舞的姿态,风过葵林的沙沙错落的旋律。
此外,本集22篇小说,题目全是两个字的,也是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整齐、醒目,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除《梅窝》等3篇,其余的题目均是动宾结构词语,有对联的规整、工稳效果,承传着国风。打开集子第一页,目录即令人眼前一亮,结构的韵律,音调的铿锵,促使你迫不及待浸进内容去。形式美,就能先声夺人。